推荐人:周枫琳,拟推荐阅读分享;
学段学科:初中语文
作者:李燕(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周枫琳工作室成员)
遇见阅读,遇见语文
——以阅读助力学生语文学习
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对语文教学来说,大概阅读这把火是最应该被点燃的。很多时候,语文学习的障碍主要来源于阅读障碍,而语文能力的提高本质上还要依赖阅读能力的提升。
对学生而言,阅读究竟是什么?我想,阅读恐怕不仅是课文的预习和讲解,也是课外的主动猎取,是自我参悟,是一种念念不忘的读书习惯。然而,高中阶段,学生学业繁忙,作为语文教学,该如何“多快好省”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呢?我们不妨从几次“遇见”中找找答案。
遇见·三本书
20世纪5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已经开始反思“文选式教科书”的不足,并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依然未能得到普遍重视。其实,就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整本书阅读应该是最好的方法,没有之一。
考虑到学生时间有限,选择共读书目时,可尽量选择一些章节独立性比较强的传记或者散文、杂文一类的书籍。这里以笔者现在所教的这届学生为例,高一整个学年,我们先后共读了《德兰修女传》《拿破仑传》和《白说》三本书。与学生共读前,教师一定要反复阅读,从学生角度对书籍进行定位。以上面提到的三本书为例——《德兰修女传》可以侧重于积累优美词句,体悟大爱和责任;《拿破仑传》则可以侧重于积累素材,体悟优秀品质,辩证地看待成功和失败;《白说》侧重于帮助学生观察、理解生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共读形式多种多样,网络分享、暑期自读、整体导读、章节细读等。比如,阅读《德兰修女传》和《拿破仑传》时,我们主要以每日作业的形式进行课下自读,安排学生在课上进行阅读分享。分享时,学生既可以从各个角度分析阅读内容,也可以分享读后感悟,分析、判断、比较、整合、创造、求同、比异、阐释、批判、拓展等皆可。《白说》则放在了高一的暑假自读,定期进行线上分享。在共读时,旁批、摘抄、写感悟是必不可少的。
遇见·一群人
吕叔湘先生曾说:“我们做事情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效果就决不会好。”信息化时代,信息传递和接收渠道越来越多元,阅读早已不再是阅读书本一种形式。对学生来说,能产生乐趣的阅读对象是多种多样的。课文、整本书,甚至视频、资料等都可纳入阅读范围。
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记忆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无意中记住更多的内容,是一种更高级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令人发生兴趣的东西、激动人心的生动形象或事件、多种感官进行认识的对象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而记住。日常阅读活动中,电影、访谈视频、纪录片、图片资料等都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较大阅读兴趣,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通常,我们在选取视频资料时,更侧重于单一的人物访谈和纪录片,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一年半以来,我和学生先后观看了陈寅恪、丘成桐、李昌钰、徐莉佳、崔万志、亚里士多德、乔布斯、卡梅隆、梅姨、阿米尔·汗、伊万卡等众多人物的视频资料,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多有涉及。
当然,对学生来说,如果仅凭课堂上的一次观看去进行阅读积累的话,随着时间的流逝,效果会微乎其微。观看后,我们不妨运用“思维导图阅读法”来积累人物素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层级、顺序进行积累,比如以时间为序,以空间为序,也可以以人物的工作、生活等方面为分支来积累。
依据学生的喜好,思维导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笔者的学生就曾绘制过“阶梯式”、“树状图”、“云朵式”、“剑状图”、“荷花图”等等。以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使阅读和文字形象化,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积累。
遇见·一些尝试
近年,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发散和思辨思维的考查,从15年的“女儿举报总在高速公路上打电话的父亲”到16年的“如何看待分数的进步和退步”,比比皆是。对此,多角度地解读社会热点问题成了语文阅读课上的必修内容——“林森浩案”“掏16只鸟判10年半到底冤不冤”“雾霾期间公交免费乘坐”等等。多次尝试和训练以后,学生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和思考也越来越有深度和广度,思维的思辨性也越来越好。
为扩大阅读面,时效性较强的素材杂志成了每月的阅读必备书籍。素材杂志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为方便学生积累、复习,可以安排学生轮流为每期杂志制作“关键词索引”和“摘要”。做摘要时,纸张左侧是“人物事件”,右边是“关键词批注”。
为督促学生长假期间坚持阅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微信进行线上分享活动,或者进行长假返校后的阅读分享课。笔者曾经和学生进行过一次“宫崎骏动漫电影”阅读分享课。这是学生当时的阅读分享摘录:
在宁静的乡间,没有华丽的色彩,只有看不见的清风拂过,几株向日葵,抖动的叶子,一切都是淡淡的,自然的,连人也是那么淳朴善良。
—— 贾琳 《〈龙猫〉观后感》
在这样的文字中,你会发现学生的词语在慢慢丰富活跃起来。笔者就认为,作文的文采固然来自于平时好词好句的记背,但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在生活和阅读中去经历、想象和运用。
当然,对学生来说,阅读的收获是多方位的。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高中生,在心理上正处于“角色混乱”时期,特别需要榜样的引领。阅读就是一种相遇,在遇见他人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作家余华说:“任何时代,都有不浮躁的读者。读书是一个人安静下来才做的事。”确实,阅读从来不是众声喧哗之事,它静静地属于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可以也应该在阅读中遇见语文,遇见自己。
遇见一个人,聆听一段文。阅读,我们是认真的!
(此文发表于《求学》2017年第7期,因为字数限制,这里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