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极简理念 打造极简课堂
--中学思品教学案例解析
什么是极简课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愈来愈丰富多彩,物质的富裕、文化形式的多样使得生活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纷繁带来了复杂,也徒增许多繁琐与烦恼,所以,《人民日报》推出“极简生活方式”的倡导。定义为: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即“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然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最大的幸福。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简单生活,从而获得做大的精神自由”
生活需要简单,需要极简,而纵观我们的课堂,经历十几年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单一的“灌输式”逐渐地被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呈现方式所替代,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追求复杂、追求形式的“乱象”,课堂教学也到了需要瘦身简化的时候了。极简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尊重学情的基础上,明确学生与学科最需要的教学内容,选取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或两种教学方式,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专注于实现一个或几个教学目标。
怎样打造极简课堂?
1.极简教学内容,将教材整合深化为主题化,打造有深度的课堂。
新课程理念的教材知识话题的提出者,所以,课堂教学我们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从教材的设计结构来说,不同的单元就是不同话题,同一单元的不同课,是同一话题的不同角度或层面。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完全可以依据独特的学情,围绕话题抽取一个主线,打破教材结构限制,将内容进行个性化整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对话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解决其认识的模糊与困惑,并拓展延伸,打造有效果、有深度的课堂。
例如,在九年级基础知识复习时,我打破教材、年级限制,将七、八、九 三个年级教材中关于“生命”的相关内容整合为一个话题,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网络架构:从七年级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探讨的“生命的存在”,到八年级的《珍爱生命》探讨的“对待生命的态度”,到《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人生的价值》探讨的“生命的意义”,我从中抽取一个主线:生命的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更因它的智慧而独特---我们要珍爱生命,既要尊重人的生命,也要尊重动植物的生命,树立生态道德观念 ----在真爱生命的基础上,人作为独特的智慧的生命体,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的有价值,追寻生命的意义。在如此的线索中,将要求学生了解的“人的生命的特点”、“如何珍爱生命”“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融合其中,帮助学生架构模块化的网络体系。
2.极简教学手段,将一种或两种教学手段用到极致,打造有效度的课堂。
每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期用其所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手段与方式多了就容易使得课堂在花哨中缺少一种深刻。其实,我们可以选取一个或两种,将其用到极致,形成特色的有效度的课堂。
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最后单元,谈的是“生命”的话题,在与学生交流关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课时,我用一张纸让学生一起做两个心理动手体验,“撕纸人生”和“留舍最爱”,通过撕纸活动谈体会与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宝贵,珍惜当下、珍爱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效果很好。
具体做法:先让学生将纸张一分为二,用其中之一。开始第一个活动体验“撕纸人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语下撕纸:我们能有多少时间实现心中的理想?假如这张纸代表了你的一生,再假如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是80岁,要想为了理想奋斗的话,应该趁着年富力强时,即60岁前,所以请你撕去20年,即四分之一;现在大家已经14岁左右,也就意味着剩下的能够拼搏的时间已经度过的四分之一,请你再撕去一部分;我们能够专心致志学习的时间其实就是在学校的时候,即便你读到博士,30岁后也要参加工作,所以,请你再撕去一半;再努力的人每天要吃喝睡,这至少占去一半的时间,请你再撕去二分之一……就这样,活动结束时,每个人手里只剩下很窄的一片纸,学生在一点一点的撕下代表生命时长的纸片时,心里已不平静,当最终惊讶的发现,自己用于学习奋斗的时间只有如此之短时,老师的点拨就会使学生的认识水到渠成:珍惜时间,实现生命的价值。
在“撕纸人生”的基础上,开始第二个活动体验“留舍最爱”:将另一部分纸分成五份,写下对于的生命成长最为重要的五个方面。“人生中总是面临着选择,虽然难以取舍,但由于我们无法掌控而必须舍弃一些难以舍弃东西”,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舍弃写在纸上的重要的人或事物,每一次都要细心思考权衡,并说出理由,选择越来越艰难,到最后,二选一时,许多孩子哭了,因为大部分学生此时剩下的是“父母”“健康”。我趁机引导学生,虽然人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其实这些选择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来不选择的,怎样做到?增强自身的实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拼搏进取,成就自己的人生,也成就父母家人的幸福,实现生命意义。
用一张纸能上好的一节课,比借助视频、表演、讨论等形式上的课更简洁明快,简化形式、节俭教具,突出特色,使课堂效度明显增强。
3.极简价值引领,打造有高度的课堂。
《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有两个话题: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完美的教学应达成的目标有:了解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创造了、凝聚力和生命力之中,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美德的观念,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的责任感,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等等,可谓要求多且高。通过与学生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我了解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文化传承态度”在语文、历史学科都曾学过,结合课标要求,通过学情分析,我最终确定教学中重点关注如下三个目标的落实:(1)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创造了、凝聚力和生命力之中的(2)新时期应如何传承传统美德(3)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为了圆满达成目标,我通过历史事件、典故分析的显性启发引导教育和文化情境氛围的感染渗透的隐形教育来实现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个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创造了、凝聚力和生命力之中的,通过“对比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与今天”来步步分析引导实现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除了中华文明,其他三个文明由于外族的入侵或内乱,使得民族消亡了,文化也随之演变或消亡。只有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地发展到今天,原因是什么?通过引导分析,突破难点,也是第一个教学目标:中华文化始终与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民族在,文化就在,中华民族也曾饱经磨难,灿烂的文化给予了中华民族战胜困难与磨难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同时民族的发展也成就了文化的绵延不绝,即“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创造了、凝聚力和生命力之中”。
第二个教学目标,即新时期如何传承传统美德,我是通过分析“郭巨埋子”的典故来实现的。郭巨为了孝敬母亲,对落水的亲生儿子不施救,认为“孩子可以在生,老妈却只有一个”,在东汉时期被人们奉为“感天动地大孝子”,我们用现代的法律与道德观点来如何评价他的行为?(作为监护人,郭巨没有履行义务,违反了法律,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对比古今评价的差异,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孝敬父母是古今都有的美德要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和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我们应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要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个教学目标,即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更多地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氛围的感染来实现的。我以预习作业的形式指导学习小组课下搜集反映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图片,进行分类整理,按小组进行展示竞赛,使学生在搜集和展示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老师的PPT选用中国风背景图片、音乐,营造经典文化的意境,而传统的成语典故、诗句的引用,使得课堂充满文化的气息,让学生在此种氛围中感知文化、认同文化。在整节课结束时,我伴随着悠扬的经典音乐《茉莉花》,提出行为指导:古人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学习、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让世界倾听中华民族的声音!再次触动学生的心灵、提升情感,以强化教学目标的达成。
极简课堂,从理念上讲,简的是诉求;从呈现形式上讲,简的是繁缛,返璞归真,追求的是课堂的简约与教学的本真。而极简的前提却是不极简的投入:学情的了解、教材的挖掘、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精确、教学设计的优化。繁杂的准备、极简的呈现,大道至简,彰显的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