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萃秀,“懒”作态 ——阅读教学中“勤”“懒”结合激趣例谈

发布时间: 2019-10-29 17:49:29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勤”萃秀,“懒”作态

——阅读教学中“勤”“懒”结合激趣例谈
 
漯河市高级中学  王海东
 
  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三者之中,曾国藩特别看重有恒。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就谈到“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恒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为有恒为主。”曾国藩还在家书中经常告诫弟弟和晚辈们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是曾国藩读书的准则。他更是总结出来一套读书方法:“一句欠亨,不看下句;昔日欠亨,明天再读,往年不精,蝗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又言:“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或辞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以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
 
  曾国藩的读书经验里,浸润着“勤”与“懒”结合的智慧。有志需要勤向上流溯,有识需要勤做积累功,有恒则更需勤劳成常态。然而这样的“勤”里,最重要的是一种“萃秀”意识,即荟萃优秀,揽为我用。因为不勤于“萃秀”则将会读书品位低下,故久积也难以海涵雅量,更遑论乐之不疲深深陶醉。而勤作“萃秀”,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让我们的大脑常做高级思维体操,更能激发出读书的兴趣。但“萃秀”并不是一味地“勤”,而是需要在广泛涉猎时“懒”一点,适当放弃,有针对性地取其精华,是为“专”。曾国藩从读经、读史、读诗三个方面阐明读书要“专”的道理,处处透漏着“懒”的意味:“不看下句”、“但记一人”、“更别无书”……这与“萃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勤于“萃秀”是需要素养基础的,面对一部部精品,我们不仅需要大处着眼,“萃秀之大者”,还需要小处着意,“萃秀之微者”。这时候我们必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不能够随便发挥,甚至故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全然忘形,罔顾他人感受;我们必须在“真秀”面前保持“真态”,勤于“萃取”而懒于“作态”,让“萃秀”而得的张扬与快乐成为读书人自己的事,只有这样,读书的乐趣才会深层次激发,长久性保持,智慧型升华。曾国藩读书的精要所在,值得我们每一个读书人学习和运用,也同样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了新的要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7个必修课程、9个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选修课程中都名列第一位,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教学以曾国藩的“三有一专”为方法指导,贯穿“勤”萃秀,“懒”作态,“勤”“懒”结合激趣的实施策略,应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另外,从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看,实用类文本是今年的一大亮点,采用了多文本阅读的形式。文言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亦属与课本《过秦论》多文本阅读的范畴。多文本阅读材料之间形式组合更加灵活,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的阅读特征,如何更好地因应这样的变化搞好课堂教学,“三有一专”之法,“勤”“懒”结合之策,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勤”萃秀,需要一种大语文观念,不仅荟萃一文、一本、一册、一科之秀,而且荟萃多文、多本、多册、多科之秀。“勤”萃秀是教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正取,亦是“万花丛中一点绿”的逆思;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集成,亦是“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独艳;是“舟摇摇以轻飏”的淡然,亦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浓烈;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融合,亦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故我……“勤”于萃秀要求教师课标吃透、课本通透、课堂灵透、课下研透,只有这样才能荟萃“真秀”,激趣燃情,诱导学生竞思影从,共赴一场艺术的盛宴。
 
  “懒”作态,则更多地体现为教师课堂取舍的艺术。我们并不否认教师的“作态”,比如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梁实秋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写“(梁任公)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爱的《桃花扇》……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而我们“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教师这样有影响力的“作态”我们认为“多多益善”。但“作态”一定不能“勤”,更不能成为常态,否则就有点像闹剧了。“懒”作态,就是教师要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然,固守涛头把旗的弄潮本领以期为学生推波助澜;要有“一笑昆仑顶上头”的释然,蛰伏九天揽月的豪迈情怀以期为学生适时复燃;要有“我看青山多妩媚”的欣然,收起自己所有的逼人锋芒以期让学生竞相灿烂。也就是说,教师“懒”于作态,就是要舍弃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取其灵光一现,以我之“作态”激发学生,使其饶有兴趣,妙态尽作,将课堂变成艺术的殿堂。
 
  综上所述,“勤”萃秀,是教师发挥自己主导作用的艺术表现;“懒”作态,是教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艺术表现。二者之间,是一片美丽的艺术天地。齐白石说,真正的艺术在似与不似之间。“勤”萃秀和“懒”作态结合过程中,师生在课堂上巧妙完成角色转换,教师以“秀”激出学生之趣,教学生以“态”激出教师之趣,趣趣相生,取向“上流”,培养出高尚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