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的精神家园 诗意的灵魂憩所
——读曾冬《唐诗素描》
河南省济源市第四中学 赵永娥
中原名师宋爱芹工作室成员
意大利维柯说,在所有民族的历史上,诗是最初的或最原始的表态方式,作为唯美纯净的象征,诗歌确是国人顶礼膜拜的文学体式,几千年来,人们作之写之,吟之诵之,再三把玩,反复咏读,爱不释手,喜不离口。不仅如此,国人还把诗歌视作精神家园、灵魂憩所,无论是得志还是失意,不管是通达还是困穷,他们都愿意让心在此常驻,任魂于此停留,且让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浸润着千百代子孙的心灵。
曾冬老师的《唐诗素描》一书节选了我国诗歌巅峰——唐诗中一些恒久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用优美清新诗意典雅的散文语言重新演绎,使原本因文字阻隔而无法让人领略其中精髓的唐诗绝世复活,唯美再现,从而飨以读者饕餮的精神盛宴。
此书最大的特点有三:
首先,文中或清丽脱俗或绮丽典雅或恬淡简远,读来甘香醇厚、令人齿颊生芬的优美语言俯拾皆是。这是缘于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联想、想象……它们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赋生命以灵性,为文字穿上了华美的盛装、妖娆的艳服,俨然让文字变成了一位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妙龄少女,顾盼生辉、转盼多情,行走其间,让人流连忘返、叹赏不已。
“新柳是一些青青的睫毛,铺满了旅馆的四周。
“天空如一位待字闺中的女子,纯净而辽远。
“原野上,红的紫的黄的花朵,让大地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艳遇。
“满河的桃花,是季节写给流水的诗句吗?每一瓣都是一个清丽动听的词语。
“辗转反侧的相思,是一枚无法采撷的红豆,一整夜挂在心灵的岸边,不曾坠落。
这些比喻想象清丽新颖,奇特别致,让读者领略到了作者的兰心慧质、匠心独运。
“雉鸡轻轻地叫了一声、两声,麦苗经不住诱惑,支棱起翠绿的耳朵,把身子抽了又抽,抽了又抽,仍没有接住雉鸡递来的情诗。于是只好含羞的低着头,顺势滚进了清风的怀里。
“(鹅)两片桃红的薄掌,拨动了春天的唱盘,一圈又一圈,田园的故事,又被清风传唱到远方。
“花朵是一段含蓄的语言,在一节苏醒的枯枝上张着含苞欲放的小嘴,露出了惊慌失措的表情。
“沉默了一冬的种子,怀揣着美好的憧憬,大胆地赶走了旧年的颓色。
“残夜面对光明的追捕,慌乱地遁入了梦境的深处。
拟人手法的使用,赋予原本无生命的自然万物以人的万千灵性、种种感情,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让人忍俊不禁,击节感喟。
“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座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缓缓地流动。
“山峦掩藏在缥缈的白云背后,像一个禅意的梦,深邃杳霭。
“寂静凉如秋水。
“大地比天空更加深刻和空旷。
“一江的恬逸,又碎成了千丝万缕的忧伤。
……”
大量通感移就手法的使用,令读者奇迷诡谲,身心倾服。试想,有那一位读者不欣喜于这样的一场相遇,不快慰于这样的文字邀约?
二是文中优美的意境。无论是游子思家的点点怅惘、朋友挥别的凄凄离情,还是谪关戍远的青郁乡愁、乐享田园的晏然安恬,无论是家国万里的深沉感慨、人生苦短的重重悲伤还是春风得意的畅快马蹄、情人知己的契阔聚会,曾老师都紧扣诗歌本身,用轻灵洒脱的文字烘托渲染,营造了或清幽柔美或淡泊萧疏或温煦幸福或幽静孤寂的纯美意境,让人沉醉其中,徘徊徜徉,不忍离去。
“这时,有一些很轻很轻的语言,透过叶片的手掌,洒落在山坳四周,很近又很遥远,仿佛天堂里传来的声音,惊醒了期待和梦想。
“风在窗外偷听着收成,幸福地拉着风的衣袂,站在时光的深处,把每一个丰衣足食的日子张望。
“客散酒醒后,空气里只留下无边的静寂和孤独的馥郁。”
……
三是文中插配的大量的唯美画片。一枝淡雅的墨梅,几泓灵动的泉水,一幅青山的剪影,几缕烟霭的媚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以文显,文因图彰,诗文画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水乳交汇、浑然圆融。
谁持彩练当空舞,赤橙黄绿青蓝紫,总之,走进曾老师的《唐诗素描》一书,就仿佛走进了姹紫嫣红的大观园,处处是美景,步步皆风情。诗人阿米尔说,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在这里,或欣喜或悲伤,或幸福或凄怆,或平静或慨慷,读者尽可以让心情释放,任精神徜徉。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而曾老师的《唐诗素描》就给读者提供了这样一处诗意的精神栖居之地,让心灵与文字一块生展,任灵魂和语言一起震颤。
(发表于《师兴旷远》河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