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在“开放”上做文章

发布时间: 2019-08-22 16:23:06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语文教学应在“开放”上做文章
  
濮阳市实验小学 李桂荣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要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开放,让封闭的语文教学向课前开放,向课堂开放,向课后开放,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一、课前开放,突出自主性
  
  开放式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向课前开放,就是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提前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并用来参与课堂教学的质疑和反馈。显学生对自己确实不能理解的深层次问题,经过去粗取精后,拿到课堂上探讨研究。
  
  课前开放主要包括两点:其一是学习方式开放,翻阅书报、上网浏览、收听广播等,学生可灵活选取;其二是呈现形式开放,或摘或录,或写或画,或唱或演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丰富多彩的资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视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
  
  比如,学习《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时,课前可设计如下题目供学生选择完成:1.收集关于“词”、“词牌”方面的知识。2.收集以前读过的诗词。3.收集有关梅花的文字、图片。4.收集历代文人赞美梅花的诗词。5.收集毛泽东的其它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内容,通过书报阅读、上网查询等多种形式,摘录自己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相互影响,达到资源共享、知识共建。
  
  这样,课前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千篇一律的预习方式就被彻底打破了,学生的灵性、悟性、创新能力在预习这一片沃土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课堂开放, 体现实效性
  
  教学向课堂开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构建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让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场面,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开放性,要做到五个“允许”: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比如,我在执教《黄山奇石》一课中,采用“模拟旅游”的形式学课文。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一个小旅游团,轮流扮演“导游”,其余同学扮演“游客”。“导游”把课文改写成导游辞,向“游客”作介绍,“游客”可提出问题,由“导游”解释,“游客”(包括老师)也可帮助补充。角色转化产生的新异感,能够激起学生热烈的学习情绪。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学生仿佛进入现实生活情境,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学习的“被动角色”到“主动角色”,全面地活动起来,课堂上盎然着生机。
  
  课堂开放就是把单纯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引向师生、生生互动为主的多形式教学,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读书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得知识;学生之间能够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与创新。
 
  
  三、课后开放,凸显多样性
 
  
  教学向课后开放是指教学向课后延伸,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贴近生活、重在实践的作业,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一是作业的内容开放。可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自助餐”作业,供学生挑选,也可以让学生提供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特长的作业。二是作业的形式开放。或动口、动眼,或动手、动脑,或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等等。三是完成作业的方法开放。可独立完成,可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也可请家长或长辈协助完成。四是完成作业的时间开放。可当天完成,也可一周或几周完成。五是检查作业的方式开放。举行活动、开展竞赛、汇报交流等,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
  
  如,一位老师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特长的作业,时间为一周。一周之后,这位老师收到了各种各样的作业:有的在作业本上认真抄写了这首诗;有的画了一幅山水画,并在画上题这首诗;有的发来一段视频,录有自己的配乐诗朗诵;有的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意境;有的摘录了李白的其它几首诗……这位老师把作业的“老面孔”演化为多种多样、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施展才华的机会。逐步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在课前、授课当中和课后都需要开放。开放式语文教学能真正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