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发布时间: 2019-07-16 15:40:11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孙权劝学》中鲜明的人物个性
 
  张丽萍  阅读分享
  
  一篇仅119字的《孙权劝学》,被收录在部编版教材七下的人物单元,从属于传记文学作品。教学时要抓住文本及文体特点来教学,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故事的叙述,作者采用了时间和人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安排写作内容。以时间为顺序,文本将孙权劝告吕蒙的读书过程,分作劝告读书、开始读书、读书的收效三个历程来写作。依照文中依次出现的人物及其活动,又可以概括为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刻苦读书,鲁肃赞赏吕蒙读书的成效三个有机的部分。
  
  在这一叙述中,作品又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侧重写孙权对吕蒙的郑重劝告过程,和鲁肃对吕蒙学有所成的击节赞赏。文章集中笔墨描写这两个场景,就像是影视艺术采用镜头集中表现两个极短的时间里发生的故事,通过人物富有个性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又展现了人物丰赡的个性。
  
  吕蒙作为吴国的后起军事将领,其军事才华应该是早就进入了吴主孙权的视线的。所以,对于吕蒙的学识短缺,孙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就真诚的劝告吕蒙认真读一点书。其用意不言自明,吴主孙权有意培养吴国未来的军事统帅。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的语句,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孙权恳切的提醒劝告,却在吕蒙那里碰了个壁:“军中多务”。老板,我太忙,哪有时间看闲书,再说专业又不对口。我还是多搞搞军务吧!吕蒙的心中腹诽,一定像草地上奔腾过群泥马。
  
  但孙权没有气馁,严辞批评了吕蒙的藉口不实。威严的话语里既有领导人身居上位的凌厉气势,还有“恨铁不成钢”的嗔怒和责怪,更有殷切的期望:我的心,你可以不懂。但你也要为自己的远大前途考虑考虑。不读书,就不能“见往事”,将来怎堪大任?孙权说出了对吕蒙的学习要求,只是"涉猎”",不是做学霸、做学者去专心钻研学问。这是领导人和部下推心置腹的暖心窝的话。这话还不够热络,领导再次自降身份,现身说法,以自己的读书体会举例,“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小吕呀,要向我看齐!
  
  这番一来二去的对话交流,表现了孙权作为国主的优秀品质:对部下的优缺点了如指掌,真切的帮助下属改正缺陷,扬长避短,发挥个人最大的才能。一个领导者可以不是全知全能的智者,但是一定要将延揽而来的人才合理组合,各自放到合适的位置,“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刘邦自我评价:自己没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的智慧;也没有萧何“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那样的才能;更没有战神韩信“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军事能力,但他能知人善任,“吾能用之“是他以弱胜强、成就帝业的根本。刘备身光所长,依靠一个卖草鞋的低微出身,集合了诸多草莽英雄,带领他们取得三分天下的卓越成就。这里面就不乏识别马谡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卓异识人智慧。
  
  平易近人、宽严相济的态度以及科学的劝告方法,也是孙权劝说成功的关键。
  
  领导人的威望来自个人的崇高品德,与公平公正的处事态度,智慧过人的能力,以诚待人的方式,以及疑聚人心的诸多方面的卓异才能。孙权无疑就掌握着对待部属宽严有度的分寸。三个层次的劝告中,有恳切的要求,也有被拒绝后的责备批评,更有“见往事耳”的粗略要求,还有自我对比的引导。可谓宽严有度,严慈相济。
  
  试着将孙权劝告吕蒙的话语层次打乱,也许效果就会打一些折扣。比如先严厉指斥,再好言相劝,就像我们霸权型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提出学习要求那样,会不会引起吕蒙的逆反心理?或者先是好劝告,最后再孤注一掷的批评、威胁,是不是让人有“虎头蛇尾"的可笑感呢?
  
  文章对鲁肃、吕蒙的刻画也极为细致传神。鲁肃对吕蒙读书长进的真心夸赞,表现了他的真诚,一诚天下带笑颜。但“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则表现了鲁肃的目光如炬,洞察细微,对吕蒙的过去缺点一清二楚。同时这句话还语带委婉,表达了鲁肃对吕蒙过去学识短浅的婉转批评,体现了一个外交家“假话不说,真话不全说”,“隐寓而不说破”的高超的说话艺术技巧。
  
  至于吕蒙,受到别人的真心赞美。全然没有读书人的忸怩、羞涩,因为他本来就不是读书人,而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纵马驰骋的威武大将军。他亳不吝啬的全盘接受,还要幽它一默,洋洋自得的卖弄一回:这是我该得的奖励和评价。像不像洪荒少女获取奖牌以后率真的表现?吕蒙的回答里,有自己付出心血汗水,取得成就的骄做自豪;也有面对朋友的炫耀、幽默与顽皮,这和吴下阿蒙胸无多少墨水的草莽英雄性格一致。当然,“见事之晚"的嗔怪,也榨出了吕蒙皮袍下面的"小”来,取得一点成绩就自我得意,翘小尾巴,这是不是一个潜在的缺点呢?
  
  作为史书典范之一的《资治通鉴》对鲁肃拜蒙母、结友的郑重写法,也大有深意,且等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