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长定义教育

发布时间: 2019-07-12 13:58:46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用生长定义教育
  
河南平顶山市建设街小学 刘晓惠
  
  300多年前,卢梭提出教育就是人的天赋本能的一种自然生长的过程,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适应儿童的天性发展。杜威对此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就是目的”。如今,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实,人们也在追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但很多人却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的道理:我们需要在生活中体验生活,在生命中感受生命,在教育中理解教育。孟晓东,一个教育的实践者,他,从生长的角度解读教育。学校每年都会发一本教育理论的书籍,这学期发的正好是孟晓东教授《用生长定义教育》。翻阅孟晓东教授《用生长定义教育》的书稿,对于“生长”的理解既有对教育史的解读,又有本土化的探索,更有前瞻性、辩证性的思考。思想深刻,表述灵动,文质兼美。让我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不断的提升着的思考。
  
  孟晓东教授的《用生长定义教育》,在理性和实践的层面上回答这样一些矛盾的、让人感觉到纠结的、但是也非常富有创造性空间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上创造出自己的经验。书中,就课程、教师、学生、方法、教研以及评价等方面形成了自己语文生长课堂的教学主张,并引用大量的语文课堂教学实例进行解读与印证。在孟晓东教授的书中,他走进真实的语文课堂,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出发,始终立足学生的现实性,他“在学生的生命里种下一棵树”,期待并坚信这棵树终究会长大成材……他的语言灵动而又富含智慧。寥寥数语就能将很复杂的理念诠释清楚,如提出语文教师要以三种身份三读教材:“我是读者”——以文学的视角品读;“我是儿童”——以学生的视角阅读;“我是教师”——以教学的视角解读。再如提到儿童在课程中央的课程观:从儿童的眼睛望去;以儿童的方式学习;陪伴儿童生长。这些简洁的表述既有理念的启迪又有蕴含方法的指导。本书在内容的选择和阐述上,是立足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
  
  细读之后,内心难抑欣喜之情,一方面源于看到了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思想的延续,另一方面是遇到了践行“生长教育”理念的同路人,产生了思想的共鸣。孟晓东以纯朴的学者之心,循着教育历史的足迹,与教育大家对话,从卢梭到杜威再到陶行知,他为生长教育找寻精神与理论支撑。
  
  他以树的生长隐喻教育,道出了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要在学生的生命里种下一棵树,既扎根沃土,又仰望天穹。然后从教育即生长、生长课堂的价值及反思、追求生长的教育等方面,运用大量实例,展示着他几十年来对于教育本质不懈探寻的成果,分享他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智慧。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容器,把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灌输进去。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容器,把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灌输进去。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
  
  为本书写序的袁振国教授说,“教育即生长,当下的生长,生长的过程更重要。每个人在学校度过的时光少则十多年,多则二十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它绝不仅仅是为了未来生活作准备,而是其本身就是重要的生命过程。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还要为学生提供身心自由、幸福愉快的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人生最留念、最值得回味的地方。”
  
  不断的学习和探寻理论支撑,结合学校近70年历史的自然浸润,我带领我们学校年轻教师对“生长教育”理念作出了更为清晰的定位:以“教师生长体系”和“生长课程模块”为重点,深入探究学生健康生长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长教育的环境,不局限于生长的课堂、生长的学生,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诠释生长教育的内涵,把教育做成一种自然的生态营造过程,培养生命鲜活、健康成长,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和迎风绽放、拔节生长的老师,在传承和创新的尝试中创建独特的学校文化。
  
  “大学之大在于有大师”,打造一支充满朝气、拔节生长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基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高铁之所以能高速运行,是因为每节车厢都有自身的动力系统。我们通过用制度定人、用奖励激人、用研修育人、用比赛练人、用评课促人,引领教师、激励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科学的记录教师的专业学习和成长,学校建立了目标明确的教师成长档案。教师通过对专业成长档案的填写,让教师在反思、互助、引领中提升、发展、完善自我,实现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的目标。让追求生长的种子植入教师的内心,转变为由内而外发展的动力,如气节高洁的竹子,一旦萌芽,拔地而起,快速生长,逐步形成以春笋、嫩竹、翠竹、劲竹为代言的四个梯次的教师生长团队。
  
  教师的生长、学校的生长,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生长。成全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成全学生的天赋本能,成全学生能发展自己的能力,成全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在学生的生命里种下一棵树,以人格、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来栽培,享受生长的过程,生命鲜活且富创造精神。
  
  人格的培养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以情育德行,以诚导人生。一次行动胜过十次说教。通过活动,走入学生的内心,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淀为健全的人格。优质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学生良好生长的土壤。依托学校少年宫优势,学校将生长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多彩的活动中,构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学科拓展课程系列和社团活动课程、少年宫活动课程系列。打造特色文化环境,构建和谐生长空间,给学生一个自由、幸福生长的校园。学校在全体老师共同期许、参与下,正在着力设计构建"一园四廊六平台"的外显育人环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只有行动,才能让我们离理想越来越近,学习、实践、反思、前行,期待并坚信信念的种子终究会长大成才!
  
  在成长的生命中种下一棵树,是人类的自我求赎,是语文教育的真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