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知识点?教知识面?

发布时间: 2019-07-12 13:54:20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教知识点?教知识面?
  
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   殷慧芳
  
  “教材只是个例子”,这一点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怎样利用这个“例子”,在课堂上是教知识点,还是教知识面,似乎已经成为是否会用这个“例子”、能否用好这个“例子”的显性标志。
  
  比如: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有一道“日积月累”,内容是这样的:
  
  ①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②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
  
  ③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④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陶渊明)
  
  一般老师在课堂上的做法是:第一步,让学生读一读,读通了,交流一下大致意思之后,就让学生熟读、背诵,而后挑一挑容易写错的字练一练,最后做一下相关练习,这道题就算过了。即“一读二背三写四练”,单纯从学知识的角度,让学生学会这道题。而有的老师却是这样做的:除去必要的读、讲、写、练,老师还和孩子一起聊起了班固、班超的故事,讲起了韩愈的《师说》,用通俗的话讲了《桃花源记》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因为之前背过《桃花源记》,今天,又给全班同学展示性地背诵了全文,这一下,着实在同学面前露了一把。那般自信、骄傲,令多少小伙伴羡慕不已。第二天,关于二十四史、韩愈本人的简介等内容纷纷呈现在大家面前。
  
  再如,教学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生字,学生先是自己认读,小老师领读过后,又让大家相互说一说“有没有在字形、词义方面需要帮助或给大家温馨提示的”,有的孩子提到“篇”容易写错,要注意是“?”(竹字头)。老师因势利导:“为什么‘篇’是竹字头?”有生答:“因为古代的字是写在竹简上的。”老师特地表扬了这个知识丰富的孩子,并且就此将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个生字“删”作了讲解:“的确,在纸没有发明出来之前,人们将字书刻在兽骨或竹简上,为了保持文章的完整、连贯,就用皮绳把竹简一一串起来,这就是‘篇’;把相当多的竹简串起来,就是‘册’。现在我们还在说‘一篇文章’‘一册书’。而如果写错了字,就会用刀子把它刮掉,消除掉,因此右侧是“刂 ”立刀旁。”边讲,老师边在黑板上写下了大篆中的“删”字:“”,以便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记忆。
  
  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因为出现了“年逾古稀”“飘飘然、红眼病、摔跟头”等这些学生不常用的词语,老师先请学生讲了个人对这些词的理解之后,便引导学生思考、收集相关资料:“如果古稀是指七十岁,那么有没有人知道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又被称为什么呢?”“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说法吗?”令老师吃惊的是,学生找来的资料中除了老师提到的几个年龄,连“1、2岁称襁褓,3、4岁称孩提……13岁称豆蔻,女孩15岁称及笄,男孩20岁称结发……六十岁称耳顺、八九十岁称耄耋……140岁称古稀双庆……”学生都一股脑地找到了。此外,学生还收集了反映人物特点的三字俗语,什么“最吝啬的人——铁公鸡;最没有主见的人——墙头草;替人受过的人——替罪羊;笑里藏刀的人——笑面虎”等都由学生讲出来了
  
  语文教学中,教师教知识点,给予学生的是知识的记忆与累加;教知识面,带给学生的是语文规律的掌握和中华文化的熏染与传承。后者的课堂更具吸引力,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材只是个例子,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在课堂上为学生多打开扇窗。处处留心皆学问,优秀老师不止传授知识予学生,而是既关注教知识点,更注重教知识面,引领、激励学生走向更高更远。
  
  发表于《基础教育论坛》2014年第三期第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