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是写出来的

发布时间: 2019-07-11 14:43:59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我的成长是写出来的
  
许昌市襄城县文昌小学  刘忠伟
  
  写作是需要天赋的,这是我以前对写作的认识,有这样的认识,基于求学期间的一些经历。
  
  师范上学期间,班级有与一份班级报纸,名字叫做《紫云英》,二十年前的班报没有条件印刷,靠的是几个编辑轮流去手抄,我也曾经尝试去投稿,每次都石沉大海,三年时间,我投稿的每一篇文章都不符合编辑的口味,在班级报纸上发一篇文章的梦想终究没有实现。每周学校有两节作文课,每次我都很认真的写,貌似很少得到老师表扬,印象最深的一次,记得老师让每个同学写一篇童话,我用尽了所有能量编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只是被评为良好的等级,这三年,我的作文从来没有被语文老师作为范文赞赏过。渐渐地,我认为班级自己都不拔尖,我也失去了信心,看来我的文章普普通通,班级都出不了线,更谈不上去外边投稿了,百米都突破不了,更谈不上去千米赛跑了,我可能没有写作天赋,没有写作的才华,这种想法年少时就在在内心发了芽。
  
  毕业后,分配到偏僻的农村学校,学校缺数学教师,我就教数学,虽然不在和语文学科打交道,但没事涂鸦般的小练笔,反而成了自己的业余爱好,虽然流水账式的记录,感觉写的都很差,也给了自己很多教育的灵感。2006年,我在购买了人生的第一台电脑后,以山高人为峰为名,在新浪博客安了家,刚开始时每写一篇文章,很是慎重,不敢轻易发出来,随着网友的增多,他们在网络空间上,也给自己了一些鼓励,后来,索性不再在乎写的好不好,不管质量怎样,只管发出来,网络上,大家都不认识,也自然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没有了顾虑,就增添了信心,我坚持着记录教育生活的剪影,记录教育行走的点点滴滴,虽然文章写的没有一句辞藻华丽的语言,但是最真实的记录,让自己感觉很温暖。
  
  就这样,坚持着写,生活中的一次感悟,工作中的一次计划总结,培训后的一次次感悟……我都用心的记录,这个时候的写,零零散散,没有目标性。后来,学校在一个网站全部开通了个人空间,我和我们的老校长相约,每天都要在空间发表文章,为了实现约定,无论多么忙,每晚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一定是写一篇文章,并发表在个人空间,有时候,拿捏不准文章写得怎么样,即便是在晚上12点钟,也会打电话沟通文章写作,很享受这段写作的时光,没有任何功利的心态,没有浮躁的心情,静静地写,慢慢地悟。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曾羡慕过发表文章的老师,但始终没有有信心迈出投稿的第一步,年少时投稿的经历仿佛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我是写作天赋不突出,写作能力不强的人。
  
  真正文章被发表,还是一偶然的经历,2010年,作为第二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的候选人,教育时报对我进行采访,采访前,要求我把平时写的文章发送给时报记者,我把博客地址和一些文章,打包发给了教育时报杨雷主任,他看了博客之后,感觉一篇文章写得不错,表达自己坚守情怀的文章《在坚守中享受孤独的美丽》,随后发表在了教育时报,不足一千字的豆腐块文章,竟然见报了,我人生第一次不是主动的投稿,竟是被编辑主动的发现,看见到自己的名字在报纸上,那种兴奋无以言表,不管怎么说,能发表就是好事,说明自己的文章也没有那么丑陋不堪,被编辑看中,着实让我兴奋了一番。
  
  写作并没有那么难,没有华丽语言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用自己的话,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所悟,做有思想的记录者,这也许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次的文章发表,与其说是指明了一条道路和方向,不如说是给自己增添了一份信心,对于数学老师来说,写很容易成为短板,一次发表,坚定了我写下去的信念,我要从从写作的自卑中走出来,不管文章能不能再被发表,我要坚持写下去,要走向写作的自信,这成了我自定的目标。
  
  写课例,写感悟,写读书笔记,写成长故事……,我在写作中历练自己的成长,写作自己的课堂,提升自己的案例反思意识,写作成长中关键事件,提升自己的教育视野,我自我认为,百米冲刺我赢不了,说不定我有万米的耐力,适合中长跑。虽然在农村工作的多年时间,见识外面的世界太少,属于后天发展较慢的老师,但只要勤奋的写,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改变,缩小和别人的差距。之后的日子,给时报投稿,应时报之约写稿,成了教育生活中非常享受的事情,每当看到自己的名字一次次被印在报刊杂志上的时候,都有一种久违的惊喜在里面,这条路,虽然我走得慢,但是我始终都在路上。
  
  写的久了,积累就多了,自然会筛选出一些有有份量的文章,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脑子一热,决定给《人民教育》投稿,一个多月后,收到朋友发的图片,里面是我的文章,没想到,第一次投稿就被采纳,还能在这么快的时间被发表,兴奋之余,更是一种鞭策,要写出有份量的文章,需要继续执着的写下去,写的量只要足够大,里面一定会有有份量的文章,勤能补拙,成了这次文章发表,带给我的最大启发。
  
  写作不仅需要信心,更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2016年,被教育厅中原名师项目办通过遴选,确定为首批教育出版计划人选,张文质和闫学作为写作导师,进行专项的写作辅导。这样高大上的培训和针对性辅导,更具有锻炼价值,第一次集中辅导后,上交专著成果的时候,我把一大堆文章,直接发送给了导师,导师相对委婉的批评,提醒了我,导师说,写一本书和写一篇文章是大不一样的,专著更是系统的梳理,导师的话提醒了我,拿出更有份量的专著,需要不断地梳理、思考、打磨,这一个过程,是思想的凝练的过程,更是系统梳理的过程,更是教育思想产出的过程,貌似简单的背后,其实是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方向有时候比信心更重要,教育写作,更要体现出学术的味道,导师不断帮我梳理方向,指出写作中的问题,一次次点拨,一次次指点迷津,让我不断反思写作之路,在越来越清晰的道路中,实现自我的“蜕变”,张文质老师曾说,自己的一本书都是三五遍才最终定稿,名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普通老师呢?闫学老师一次次帮我梳理思路,一次次给我鼓劲,我买来她们的书,一本本研读,从专家身上,不断找寻成功的影子,我开始用有思考深度的写,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自定三千字左右的文章一篇,这样的目标,让自己写得发狂,每天脑子里都是一个字,写,要写什么,怎样去写,写得怎样,每天总是写个不停,删个不停,写写删删,进入了着魔的状态,把几个月的写作成果发送给出版社,书稿一审通过,惊喜之余,深感这一次暴风骤雨式的写作历程,带给自己的是写作能力质的变化,这几个月的历练,如同经历样破茧成蝶的过程,专著的出版,是物化的成果,在这背后,想明白了写的目的,搞清楚了写的方法,明白了怎么去写,可能才是真正享用不尽的财富。
  
  从不会写、不敢写到不停地写,一路成长的过程,也是一路写作的过程,虽然时至今日,即将出版两本个人专著,但是我感觉自己的写作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明白,未来想有更好的发展,一定要继续走在写的道路上,写,才能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更大的蜕变,因为我坚信,写作是写出来的,成长也是写出来的。
  
  发表于《教育时报》名师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