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评价量规,深化科学实践
——以《校园的树木》为例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 鲁桂红
近年来,“科学实践”成为小学科学领域的一个热词,它源自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11年7月发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后简称《框架》)一书。完整的称谓是“科学工程与实践”。有人认为它是之前小学科学教学关键词——“科学探究”的升级版,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基于对科学实践的揣摩与认知,我们尝试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去落实“科学实践”的理念。我们发现在每一个科学教育活动中都会涉及到《框架》描述中的某几个方面,但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会比较突出。比如在《校园的树木》的教学活动中,“计划并实施研究”的实践占据主要地位,而在《冷水与热水》的教学活动中,“分析并解释数据”的实践成为的主要实践目标。带着这些实践目标开展教学时,我们不禁自问:学生对所参与的实践活动目标明确吗?达成度如何?他们的技巧与能力发展的如何?怎样才能让学生目标明确的开展互动,在实践中完成真实的学习,并且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有没有一种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达成科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评一致性?带着这些问题去寻觅,一种评价工具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量规从与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因而操作性好、准确性高。如果将评价量规融入科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是否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指导参与实践的行为,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量呢?我们尝试着在基于科学实践理念的教学活动中引入评价量规,希望通过教学评价的前置,学生主体的参与,推动与优化对学生的学习活动。
案例:《校园的树木》
一、基本信息
活动内容:观察大树
年 级:三年级上期
二、科学实践关注点
计划并实施研究
三、活动目的
1.通过制订并实施观察计划,能够有目的地开展观察活动。
2.通过使用评价量规,能够有顺序的进行观察,不遗漏。
四、评价预设
1.能够和小组同伴一起制定计划,并根据计划完成有顺序的观察大树活动。
2.使用评价量规进行自评及组内互评。
五、评价量规的使用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评价量规的使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问题出现以后使用评价量规(补救型介入)
《校园的树木》活动是三年级上期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们刚刚接触科学课,初次学习制定和执行观察计划,加之户外活动的新奇性等因素的干扰,使得学生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由于户外环境的影响使得制订的计划不能被完全执行,导致观察技能未能得到提升。
2.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观察才是“好的”。
3.由于观察活动时间有限,观察任务不能如期完成。
4.交流观察结果时信息碎片化或无话可说,不能建构对于树的整体认知。
5.不能从元认知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针对本活动的科学实践目标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与评价量规(见下表),尝试在第二节课中使用,继而再次开展观察活动。
“校园的树木”观察记录表
观察项目 |
我的发现 |
树整体的样子 |
|
树皮、树干 |
|
拓印树叶 |
|
其 他 |
|
“校园的树木”观察活动评价量规
等级 |
完成情况 |
评价 |
自评 |
组评 |
优秀 |
完成了记录表中的4项观察任务并能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进行记录。 |
|
|
合格 |
完成了记录表中前2-3项观察任务并记录。 |
要加油 |
未达到合格标准 |
从评价量规使用前后观察报高质量比对可以发现,使用评价量规后,学生的观察内容的全面性有了明显的提升,A班优秀等级比率增加了29.41%,合格等级比率增加29.41%,需完善的观察记录等级比率下降了60.79%,B班优秀等级比率增加了16.95%,合格率等级比率下降15.25%,从整体数据情况来看是流向了优秀等级,需完善的观察记录下降了1.69%。
本次活动是学生第一次使用评价量规,所以对其使用方法比较陌生,但是总体看来,对于学生之前存在的户外观察活动质量低下的诸多问题起到了改善的作用:
使用评价量规前 |
使用评价量规后 |
1. 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观察才是“好的”。 |
知道一份好的观察记录应该包含的内容,明确了努力方向。 |
2. 由于户外活动的刺激、干扰因素使得制订的计划不能被执行。观察技能没有明显的提升。 |
在预设的任务驱动下,完成了有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提升了执行计划、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的能力。 |
3. 由于观察活动时间的局限性,观察任务不能如期完成。 |
由于任务目标已被分解,循序渐进地提高了任务的完成率。 |
4. 交流活动时无话可说,或者信息碎片化,不能建构对于树的整体认知。 |
由于获取信息及记录的完整性得到了提高,所以在交流时有话可说,言之有物。 |
5. 不能关注同伴的观察结果。 |
通过同伴互评,对同伴的观察结果进行了关注。 |
等线虽然一些改进对学生而言是被动完成的,如有顺序的观察、对同伴观察结果的关注等,但随着评价量规的使用次数的增加,有可能在量变的基础上产生质变,使之内化为习惯。所以,我们认为评价量规在本案例中发挥了促进作用,使得“计划并实施研究”这一科学实践内容在学生的发展中取得有效地落实。
发表于2017年第4期《湖北教育 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