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权威评述 > 正文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2010-07-17 来源:新华网

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之三

  新华网北京7月17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要求,其中一项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他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

  这个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战略主题,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召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全面部署。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这一讲话把素质教育提到了教育工作主题的高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战略主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也是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时代选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明确教育培养人的方向、目标、内容和方法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首先是必须育人为本,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三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努力纠正“应试教育”只面向部分学生、致使学生片面发展的弊端。教育规划纲要特别强调要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坚持德育为先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的关键。人以德立,国以德兴。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并一以贯之地强调德育为先的育人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造就社会主义新人提供了方向、目标和基本内容。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坚持能力为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只有具备知识更新能力的人,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只有具备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社会立于不败之地。教育不能满足于只传授已有知识,而应当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这是国家未来发展、应对挑战的迫切要求。

  坚持全面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加强改进德育和智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必须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五育”并举,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任务,是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要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制定和完善适应不同年龄特点、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社会实践为重要载体,以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紧密结合为手段,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有效机制,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明确了强国必先强教,阐述了未来十年中国教育的目标任务、教育方针和战略主题。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落实到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实践当中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Copyright © 2010 Haedu.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教育网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