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古诗三首《渔歌子》教学设计
开封市东郊回族小学 张志英 张志英名师工作室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这首词,认识4个生字,学会写3个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的习惯);
2.帮助学生体会词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习惯、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设计理念
1.重视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情画意;
2.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词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展开想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阅读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单元导入)“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本组课文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走进了充满田园气息的《乡下人家》,欣赏了翁卷的《乡村四月》,感受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田园风光领略无数,江南美景尽收眼底。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一起来感受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词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和词人张志和写的。我们学过的第一首词是《忆江南》,和《忆江南》一样,《渔歌子》即是这首词的词牌,也是这首词的题目。读着《渔歌子》,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答。
(二)初读,认识、会写生字词
(1)自由读一读这首词,指名读;
(2)指名读词语;
(3)指导观察生字;范写词语”白鹭”;
(4)师生配合分句读这首词。
(三)再读,理解诗句意思
(1)交流理解诗词的方法;
(2)默读、思考,和同桌交流;
(3)交流诗词意思。
(四)品读感悟,想象画面
(1)作者为什么不想回家?小结: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作者不想回家。张志和不仅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如果把《渔歌子》看成一幅活的画,作者会在这幅画上画上哪些景物呢?请你默读这首词,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并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2)交流:在这首词中,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小结:短短的27个字,就为我们描写了9种这么美的景物。诗词就是这么简洁,它可以用最少的文字描绘最美的画面。
(3)欣赏《渔歌子》中描绘的美景;
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触到了什么呢?把你感受的美景和我们一起分享。全班交流。
师引读:这青山、绿水、白鹭、红桃、鳜鱼,戴着青箬笠、穿着绿蓑衣的渔翁,再加上斜斜的风、细细的雨,这幅画就更美了!(齐读《渔歌子》)
(4)(师配乐朗读)闭上眼睛,让我们也来到这美丽的画卷中。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脚下,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在蒙蒙的雨雾中若隐若现。一行白鹭展翅飞向青天,发出清脆地鸣叫。碧绿的春水缓缓地向前流着,岸边的桃花红得似火。鳜鱼在水里欢快的游来游去。一位渔翁戴着青箬笠,穿着绿蓑衣,荡舟湖面上静心垂钓。在斜风细雨中流连忘返!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配乐朗读。
(五)体会情感 总结拓展
(1)体会张志和的心情;
引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张志和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很担心他,写了一首词送给张志和: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自由读,指名读;
师:哥哥再劝弟弟干什么?
哥哥劝弟弟回家;(师生对读)
(3)张志和只是不愿意回家吗?还不愿意回哪儿?(交流张志和个人资料)
师小结:张志和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欢悠闲自在的生活,他把这种情感寄托于这山水之间。他和这里的美景完全融为一体,多么和谐!真是画中有词人,词人在画中!(齐读《渔歌子》)
(4)张志和写的《渔歌子》流传至今共有五首,今天学的是第一首,我们来看另一首《渔歌子》: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还。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①自由读;(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②齐读。
(5)小结后,指导吟诵
潇潇春雨洒碧水,渔人垂钓好悠闲。让我们把《渔歌子》的诗情画意深深地留在我们心中吧!让我们美美地吟诵吧!(指名吟诵、集体吟诵)
(六)布置作业设计:
课下搜集另外三首《渔歌子》和其它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认真地读一读、背一背。
附板书设计
渔歌子
美丽如画 景
悠闲自在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