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培训心得

发布时间: 2019-10-31 15:40:22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培训心得
 
沈丘县第一初级中学  李晓丽
 
  2019年5月,工作室成员李晓丽、韩彩云赴郑州随沈丘县教研室来到郑州大学南小区参加了“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先后聆听了胡明道、徐飞、杨雪娇、余映潮、王君、程翔、茹清平、周子房、董一菲、赵志祥等专家学者的讲座和报告。
 
  此次培训意在指导教师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这次培训我也意识到“深度学习对老师和学生的重要性。“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在本次培训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王君老师讲授的《春天会不会生气》、余映潮老师的《陋室铭》、以及赵志祥老师的《咏梅》,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深度学习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孩子们学习好语文,那么老师就要学深为师,品正为范,这样才会教育出好的学生,正所谓名师才能出高徒!
 
  深度学习的提出,既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时代挑战的主动回应。拓宽学生深度学习的途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如在周子房老师的《作文里的时间》的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写作后,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写一段学生“在讲台上的三秒钟”,起初学生文词匮乏,想象力短缺,实在不知道简简短短三秒钟能写写什么,通过老师播放《灌篮高手》和《姚明投篮》两个短片的比较,以及学生在自主交流过程中,学生深刻感受到不同的方法都有相同的思考过程——从条件想起。课堂上以几个大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思维的大空间,教师退到台后巧妙地指引孩子在台前有序地探索,学生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同时更体会到策略的价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兴趣盎然,数学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
 
  又如在赵志祥老师《咏梅》的课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讲课形式,从学生常见的问题入手,摒弃单调乏味的背诵默写记忆模式,让学生成为一位学习爱好者、知识探索者、思想者,于对比归纳中找到“梅”与陆游命运之间的关系。课堂上教师的每次追问都是学生思维拔节的提高点,环环相扣,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了陆游一生中中“梅花”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学习思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形成了学生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特别是赵志祥老师的京剧和越剧版诗歌吟唱,让我大开眼界进而兴趣倍增,原来语文课也可以这样有趣,在欢乐和教导中学习了知识,增长了视野!
 
  只有拓宽深度学习的途径,才能深刻体会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从教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强调引领学生进一步研究语文的经验,逐步增强学习语文的策略意识,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终身学习,立足社会,做对社会有益的老师,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这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会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提高自己的水平。努力为沈丘的教育事业贡献我毕生精力和力量!
 
功到深处自然成

--参加第九届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心得
 
沈丘县第一初级中学韩彩云
 
  空气中弥漫着花的芬芳,微风送来了鸟的歌唱。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我怀揣着仰慕之心,携带着取经之意,走进郑州大学南校区,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在这里,我有幸目睹名师风采,聆听专家精彩讲座,短短三天让我受益匪浅。
 
  小课堂  真功夫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的专业技术岗位,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伟大使命面前,要具备源源不断的活水,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给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等,是当一名教师起码的素质。胡明道老师的观摩课堂《游山西村》合情想象画面,生成入境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古今对接,古语焕发新意。她归纳了古诗词学习的方法:“品字品词抓物景,调动感官添音色,合情想象增人事,置身画面入意境。”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扎实的语文知识,丰富的教法积累。            徐飞老师的作文观摩课《舌尖上的人情》,从一根烤串引出话题,让学生现场作文,指导学生揣摩食物背后的情,启发学生多角度立意,对学生习作现场点评,体现了老师的课堂机智和丰厚的文化积累。作为一名老师,我要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提高。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再提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专家型教师的成长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也没有立即成为专家型教师的灵丹妙药。相反,奇迹是取决于每个希望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人日积月累的努力。我以后要朝着专家型教师这一目标而努力。
 
  ?     小舞台  大视野
 
  所谓“大视野”不仅指前沿的学术思想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更是一种担当精神。文化是创新的源泉。事实上,越高级的创造越不是突发奇想得来的。老师只要不断汲取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同样可以站在学术研究的大舞台上,成为“大教师”。
 
  关注解决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体现了大师们的担当精神。余映潮老师作为语文教育战线上的领军人物,在会上作了前瞻性的发言,他所作的《关注统编教材的教学特点》的报告,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关注教材变化,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程翔老师的讲座《母语强则国强》,对语文的起源和产生的背景做了深入研究,回顾了中国的屈辱史,指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自己的母语,母语才是文化的根。从中看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拳拳爱国心和语文教师的家国情怀。茹清平老师在作文讲座《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说到;“比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作文兴趣,比高分更重要的是写作习惯。”这句话响彻在每一位在场老师的心里,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育人者先育己。如果没有深深扎于大地的庞大根系,就难以看到地面上的枝繁叶茂。
 
  小课题  深研究
 
  业精于勤,做研究型的教师。专题讲座的教师,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勤于钻研。如清华附中的王君老师的专题讲座《青春语文核心素养》,探索和发展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她认为教师管学生的方式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她还提倡老师要做好反思,好的教师都是反思出来的。作为老师要研究一节课怎么教,研究一个班怎么管,班主任怎么做。徐飞老师的讲座《写作教学中的情味视角》,对情味写作做了深入的研究,从写作的价值到基本理念,再到课堂特征,教学策略,在写作教学上钻得深,钻得透。
 
  这次培训会,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
 
  为期三天的培训,转瞬即逝,专家们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及对课堂细节的精致追求,都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深感自身在教学上还有很多不足,还需不断的向专家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课堂中,关注自己课堂的每一个细微处,力求精致,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自己:
 
  1.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2.勤于动笔善反思,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案例。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认真反思,以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最后用一句话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