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
南阳市第三中学 刘明莹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在体例上介于文言散文与古词曲之间的古代铭文,教学中应把握其教学目标的双重性——既要注重文言字词句的教学,又要重视对文本进行内容及思想的解析和探究,以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基础上,实现对作者借赞美莲花所表现出来的君子情怀的品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背诵短文,并能全文翻译。
2.能解释一些重点实词、虚词。
3.能鉴赏文本、理解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字词的意思。
2.理解作者借爱“莲”的情感抒发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背诵、默写课文,翻译短文。
【教学方法】
朗读、赏读,突破重点;导读、自读,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文本,简介作者并释题
1.欣赏莲花图并导入
师: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把它视为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进而描绘它,赞美它,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这样的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精品。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理学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故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
写作背景:周敦颐学识广博,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3.解题并明确文体“说”
师: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上比较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二、赏读文本
(一)初读感知
1.引导初读
(1)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如:
蕃、濯、蔓、亵、隐逸、鲜有闻。
(2)指导学生画出朗读的节奏并进行试读。如: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同予者/何人
(3)理清结构层次:第一段记叙、描写/第二段议论。
2.指导阅读
基础性朗读:先让4-6名学困生朗读,待错误被纠正后,再让所有学生自由朗读1—2遍。
情感化朗读:师生比读,看谁能读出作者对“莲”的独爱和赞美的感情。
个性化阅读:学生挑选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并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阅读。
(二)深入解读第一部分
1.①~③句导学:
先由学生默读、理解并翻译。
留意点:
这三句话从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可以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翻译,但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两个句子——这是作者情感的一条引线;还要让学生明白前三句的作用(为了引出和衬托下文对“莲”的描写)。
2.第④句导学:
留意点: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朗读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节奏;默读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描写进行分类、归纳,并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意思。
(1)指导朗读。
要求:
①把握节奏,读出层次感。
②读出对莲的赞美、喜爱的感情。
(2)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默读、探究:
周敦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的?作者笔下的“莲”有哪些品质、风格?
明确:
出…不染、濯…不妖(外观)——高洁庄重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形态)——正直孤傲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姿质)——芳馨清丽
可……而不可亵玩焉(神韵)——清高脱俗
(4)指导学生翻译句子。
(三)深度理解第二部分
留意点:
这部分是立足于上文描写基础之上的议论性文字,是作者情感流露之所在。在解决字词意思的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式的朗读,传达作者的感情。
1.理解字词的意思,并翻译这部分句子。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 鲜有闻 宜乎众矣
2.朗读传情。
(1)学生先默读课文,讨论:前一个长句该读出怎样的语气?第②~④句传达怎样的感情?
明确:
“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都是判断句,要读出判断的语气;“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要读出惋惜之情;“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要读出反问语气和慨叹的感情;“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要读出鄙视的情感。
(2)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情感朗读。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1、学生根据课件上的莲花画面,尝试再现文本的内容。
2.先指导学生根据教师板书的关键词进行试背,然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达成由局部到整体的扩展式背诵。
3.检查指向性的背诵和默写情况。如:
表现莲的高洁庄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者鄙视世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主题及主要表现手法
明确:
本文表面写“莲”,实则表达了作者清雅脱俗、洁身自好的情怀,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走出文本,书写生活
运用仿拟,写一篇《爱 说》。
留意点:
此环节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特定的事物,深入挖掘“物”的内在神韵,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或抒发生活的真切体验。
教师示例(课件出示):
爱 狼 说
水陆山野之首,可爱者甚蕃。今有兄弟独爱鹰;自华夏来,世人盛爱龙;予独爱狼之性孤傲而睿智,遵狼道而不屈,顺水行舟,勇往直前,谦虚谨慎,集体团结,可敬之而不可藐视焉。予谓鹰,苍穹之霸者也;龙,虚幻之图腾也;狼,众物之圣者也。噫!鹰之爱,世上多有人;狼之爱,同予者何人?龙之爱,宜乎众矣。
四、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做人就要像莲一样,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世俗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德高洁、通达正直的君子,以让君子之德传扬天下,让君子之行引领众生——如此一来,君子之德就会像无穷碧的“接天莲叶”和别样红的“映日荷花”一样,成为世间亮丽的风景!
《爱莲说》评课材料
宛城区教研室 张延杰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这条经验是宝贵的。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之径。宋人朱熹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熹《读书之要》)今天王老师所讲《爱莲说》一课,最突出的亮点便是整堂课充满了悦耳的、多种多样的、“有鲜明的文言腔调”的朗读。
一、多样朗读,有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
王老师的《爱莲说》一节课下来展现各种形式的读多次,最开始还不是很清晰断句到最后似乎能通过朗朗书声把大家带到一个古代塾里,这不得不归功于王老师精心的指导和有效的练习。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延用几千年的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言约意丰,表现力强,有着独特的魅力。沿用至今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大多出自文言文。因此,朗读不仅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句读练习,有利于理解的深入
古文是没有像现在的标点符号的,因此需要“明句读”(《三字经》对学生有明确要求,要求要“明句读”) 。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
王老师的这节课中就有这样一处精心设计的句读练习:他要求学生不看文本,转而看大屏幕上显示的已经去掉标点的文章第二段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并且说出添加这个标点的理由。
学生边读边句读,边句读边解释,“你方加罢我登场”。场面顿时不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也充满了激烈的辩驳气氛。最精彩的争论落在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这句话后面。王老师让大家接着朗读,根据自己从所读中获得的理解再决定加什么标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句读,通过加句读再来加深理解,正所谓相得益彰,良性循环。
三、充分朗读,有利于记忆力的加强
基于上面充分的朗读,在这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王老师又巧妙地安排了让学生尝试着由易到难地背诵全文——从最初给隔句的提示,到最后全篇只给几个字的提示,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流利的背诵。
很明显这些都是有了前面充分朗读的结果。学生通过读,形成强烈的语感,从而为接下来对记忆的存储奠定基础。
总之,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果不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全面地体会作品。这也正所谓李卫东老师讲的“因声求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陶冶情操,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营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