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探教学:探求“钱学森之问” ——我的教育信念

发布时间: 2019-10-30 15:38:20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疑探教学:探求“钱学森之问”

——我的教育信念
 
南阳市一中  杨文普
 
  一、疑探教学法的产生及影响
 
  为什么我国学生在国际大赛中屡屡夺冠,而影响世界和人类的重大科研成果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美国基础教育在国际上公认竞争力不强,而引领世界前沿的创新成果却层出不穷?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少年聪敏而成年迟钝,我们的教育起点超前而终点落后?是国际大赛的规则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教育在起跑线上就存在问题?
 
  纵观中美教育的差异:美国学生之所以基础差,和美国中小学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美国教育界深受苏格拉底“产婆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知识非他人所能传授,主要是学生自己在思考和实践过程中逐渐自我领悟的。而我国教育则恰恰相反,突出强调知识的传授性,看重的是结果,轻视的是过程。教师主要是讲解、示范和提问,学生主要是接受、模仿和回答。如果美国教育类似于“产婆术”,那么我国教育的方式则接近于“剖腹产”,由于“剖腹产”几乎全程由医生包办,所以真正生孩子的人则失去了体验和感悟。此外,中国教育注重解决问题,是把学生教的没有问题为目标;而美国教育注重提出问题,以发现问题为高效。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显而易见,我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头脑中缺少问题,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育人方式——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方式出了问题,重结果轻过程,重学“答”轻学“问”,存在严重的“技术主义”和“急功近利”的错误倾向,同素质教育的思想相差较远。
 
  如何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被动“认知”模式?创立一种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了我多年来的苦苦思考和孜孜追求。
 
  带着这种执着的理想和理念,2003年至2009年,在我任西峡县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期间,带领教研团队研发了“三疑三探”教学法(以下称“疑探教学法”)。我利用整整6年时间,遍访国内先进典型,认真学习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刘京海的成功教育……四次到达杜郎口中学,八次深入洋思中学,废寝忘食地查阅资料,翻山越岭走遍了全县300多所中小学校,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师生反复交流论证,在深山区、浅山区、平原区均设实验学校,在中小学不同学段都分层探索,亲自撰写疑探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操作流程、教学原则、课堂评价、价值体现等等。《课堂教学的革命》,初稿成于母亲病榻床前,《疑探教学论》后记写于除夕当天,寒冬深夜,我独坐灯前,仍在思谋教改之策,面对讽刺嘲笑,我总是淡然一笑……该教学法2005年首先在西峡县300多所中小学区域推进,短短3年时间,不仅使西峡县教学质量由全市倒数第一变成正数第一,而且成为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
 
  2009年8月,我通过公开竞选走向西峡县一高的校长岗位,我又把疑探教学法大胆引入高中,开启了高中课改“雷区”的破冰之旅。6年时间,把一所落后薄弱的山区普通高中办成全国名校,被教育部和人社部授予“全国教育先进集体”。然而,真正令外界震惊的不是西峡一高在生源、师资、设施都较差的情况下,异军突起,实现了连年98%以上的本科上线率;也不是在没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实现了清华、北大较高的录取率;而是2012年以来,每年都有200多个学生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有几十个学生在青少年科技大赛中获奖,出现了西峡一高的“小小发明家”、“小小科学家”群体现象。
 
  2015年7月,我调任南阳市一中副校长后,继续大胆实验,2016年8月,全国首届“登峰杯”中学生科技作品决赛在清华大学举行,南阳一中一共有114位学生获奖,获奖总数列全国第二(人大附中第一),疑探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鲜明指向和能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的独特魅力而影响全国基础教育界,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创新成果进步奖,在2015年12月全国首届教育创新博览会上被评为最受教师和教研员欢迎的教学法,被誉为当代课堂的“真”革命,“钱学森之问”的真探索。
 
  2009年至今,全国有25个省份20多万人到西峡县考察学习,目前有20多个省上万所中小学校在推广运用。西峡县城的大小旅馆常常因此人满为患,就连旅馆旁卖水果的老太太也开始学着用生硬的普通话和外地的老师们讨价还价,推动了地方“三产”的发展。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均有报道,《高中课改要翻越“三座大山”》、《疑探教学:让课堂“疑疑生辉”》、《要学会从“入模”走向“出模”》等20多篇相关论文在期刊发表。著作有《课堂教学的革命》、《疑探教学论》、《疑探教学学科应用》、《疑探教学设计案例》、《疑探教学推进策略》、《疑探教学问题解答》等。顾明远先生亲自为《疑探教学论》题写书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先生欣然为“疑探教学丛书”作序,魏书生的题词是:“研究疑探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王定华司长的题词是:“疑探教学有用有效,值得总结,止于至善。”著名课程与教学论专家裴娣娜在深入西峡听课后指出:“疑探教学思想方法构建了非常和谐的课堂文化,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超越和创新,是对传统教学实质性的突破,是中国本土教育改革的典型。”
 
  十几年来,我讲学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凭着对教育的热爱,凭着对学术高地的执着追求,凭着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担当,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河南省首届中学正高级教师,河南省首届“十大中原名师”,河南省首届名校长,河南省中小学教育专家,感动南阳十大人物,“感动中原十大教育人物”,先后四次被南阳市政府荣记二等功,2016年10月出席中共河南省委第十次代表大会。
 
  二、疑探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疑探教学法是什么?用《中国教师报》记者褚清源报道的话来表述是:
 
  与洋思、杜朗口那具有创新价值的教改经验相比,西峡的疑探教学法则更具颠覆性。传统的课堂导入常常是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而疑探教学的课堂导入是由学生提出问题,而后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传统的课堂练习多是由老师出示题目,老师评价,而疑探教学的课堂练习则是由学生自己编题,学生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师预设的问题多,生成的问题少,而疑探教学的课堂,课前精心准备的老师常常被学生出其不意的质疑“问住”;传统的课堂,老师常常要求学生预习,课后作业,而疑探教学的课堂则不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不提倡课后布置作业。
 
  具体地讲,该教学法主要包括自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扩展等教学环节。
 
  自疑自探:是指在课堂开始阶段,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围绕本节内容提出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师生归纳梳理后,从而形成共同关注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自学探究,尝试解决。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检查原则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如果学困生答对了,说明全班都会了,立即探索下一个问题;如果中等生也不会,则需要讨论;如果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才亲自讲解或再次启发诱导。
 
  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习题,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再把备课时预设的习题展示出来练习,在检查答题情况的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以上只是疑探教学法中新授课的基本环节,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同一学段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不同课型<如复习课、练习课、试卷评讲课等>,还有着不同的操作程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说不变,只有一点不能变,那就是每节课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变,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解决问题; “会学”而不是单纯的“学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换位。唯有如此,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力戒形似而神异,才能达到心中有“法”而无固定之“法”的境界。
 
  三、疑探教学法所遵循的教学原则
 
  1.创新原则
 
  这是疑探教学法的最根本的原则。课堂的每一环节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目的设置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探究使学生从不同途径去解决问题;通过思索使学生独到地回答(评价)问题;通过类比和假设使学生勇敢的质疑(反驳)问题;通过反思和回顾使学生针对学习目标拟编问题(习题)。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疑探教学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最终形成了创新能力。
 
  2.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是这一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求知的潜能,处处使学生“生疑”,时时使学生带着“解疑”的欲望而去“探疑”。课堂始终贯穿着一条隐形的探究线索:即生疑(开始)思疑→解疑→再质疑→再探疑→编疑→答疑。探究的形式可以分为学生自探、师生共探、生生合探。“疑问”最初由学生提出,最终仍由学生自己解决。
 
  3.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这一教学法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按照事物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现有能力水平处理每一个教学环节,给学生的思维慢慢“设卡”,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具体来说,“自学提纲”的设计应由易到难;检查自学情况,要坚持“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优等生评价”的原则;“合作探究”必须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质疑”的问题首先由学生自己独立解答,难度大的由学生合作解答,仍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通过讲解解答。“运用拓展”也是先进行巩固运用,然后再变式延伸;先由学生编题,教师有选择的展示和补充,最后让全体学生“练”题。
 
  4.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实践这一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并且贯穿课堂始终。其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归纳自学提纲充分考虑“学困生”,检查自学情况优先提问“学困生”,各种表扬鼓励首先送给“学困生”,同时也给中等生、优等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关心下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5.民主和谐原则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学生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氛围的营造者,更是创新人才的催生者。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民主和谐原则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气氛的和谐。教师要注重营造问题氛围,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和冲动,要注重烘托课堂的气氛,使学生之间形成“比学赶帮”的意识,该“自探”时能专心致志,该“合探”时能互相合作,该“质疑”时有独到的理解,课堂张弛有度,充满和谐。
 
  第二,师生之间的和谐。教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自己的师长,又是亲近的朋友,让学生能真心实意的把自己的困惑和见解说出来。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用欣赏的动作眼神语言去启迪学生,让整个课堂没有苦恼和僵持。
 
  第三,学生之间的和谐。学生之间既要独立思考,又要相互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形成以人与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帮扶、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第四,教与学的和谐。疑探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但并不排斥教师的“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学生提出的“自学提纲”没有完全形成问题“主干”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当学生通过自探、合探仍解决不了问题时,教师要“精讲”,讲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当学生编题达不到教学要求时,教师要进行补充。总之,一切把学生放在“前台”——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更好的“学”。
 
  6.终身性和社会性原则
 
  学校的每一节课都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基,教师要使学生从平时的每节课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思考问题,学会独立探究问题,学会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的意识,形成创新的能力,着力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创新人才。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质疑”的习惯,引向社会的课堂、生活的课堂,通过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现象的思考,对周围人群请教式的“质疑”,从而激励整个家庭,整个社区和整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学习与思考。
 
  四、疑探思想在学校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受疑探教学法的启发,我首先把疑探的思想引入学校管理之中,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每学期开学前都要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良策”活动,鼓励教师人人写出阻碍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对策是什么?然后全校教师人人参与,评出一、二、三等最佳建议奖,学校领导班子针对这些优秀建议,专门开会研究,最终形成新学年的工作计划。学校不仅要定期汇报建议奖的落实进度情况,而且谁提的建议由谁监督执行。真正调动了全体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随后,我又把疑探的思想引入班级管理中,实行“一班两部”管理法,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两部,成立两套班干部,相当于一套是“执政党”,一套是“在野党”。天天召开十分钟小班会,通过对比,由各部的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对方的优势,讨论定出整改措施、班级公约和小组公约,实行学生自我管理、人人参与、高度自治。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和班风,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疑探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坚定了我从事教育改革的理想和信念
 
  有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未来公民;有什么样的未来公民,就会给国家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前途命运。疑探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就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出发,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当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应该首先推进学生接受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均衡,其次才是学校硬件设备的均衡。西南联大当年条件非常落后,为什么造就了那么多大师级人物?西峡一高现在的师资设施并不先进,为什么却出现“小小发明家”群体现象?无数的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心中有一颗创新的种子,即使条件差一些,将来他也一定能摆脱贫穷,创造出富裕的幸福生活。
 
  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千千万万的孩子心中都种下一颗创新的种子,我们何愁若干年后影响人类的重大科研成果乏善可陈?这就是疑探教学法应该在更大区域更多学校推广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这就是我的教育理念,也是我致力终生研究和推广疑探教学法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