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培育对象首次集中研修活动简报

发布时间: 2019-10-30 14:51:31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中原名师杨文普、刘明莹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培育对象首次集中研修活动简报
 
  2017年11月9日——13日,在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中原名师杨文普、刘明莹中学语文工作室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培育对象首次集中研修活动,经过精心的准备,如期在南阳市第三中学举行。
 
 
 
专家课程培训地点:百年名校南阳市第三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南阳市一中
 
  会议期间,全体学员认真聆听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丁亚宏主任的《关于中学语文好课的思考》、申宣成博士的《教师专业成长的“三项修炼”》、景国成所长的《课题立项、申报书情况简评·兼谈如何做课题》等名家报告。
 
省基础教研室丁亚宏主任
 
南阳市教科所景国成所长
 
省基础教研室申宣成博士
 
  三位专家的报告高屋建翎而又深入浅出,点燃了学员们努力前行的热情,为学员们的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起到了专业的引领的作用。
 
9日下午和晚上进行了 “同课异构”研课活动,展示了四位执教老师各自的教材理解、施教策略和教学智慧,起到了长善救失的研训效果。
 
中原名师刘明莹工作室成员杨柳老师和中原名师刘明莹工作室河南省名师培训对象董会歌老师分别执教《猫》一课。
 
中原名师杨文普工作室省级名师培训育对象童辉老师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育对象杨十六老师分别执教《小狗包弟》一课。
 
刘明莹老师作点评
 
杨文普校长作点评
 
  活动期间,参训教师认真记录,深入讨论、反思、交流,积极撰写心得体会。通过聆听名家报告、同课异构、评课、反思、经验交流、撰写学习心得等一系列活动,不仅激发了学习斗志,增强了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智慧的启迪。这次培训活动的精髓真正深入到了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内心,已深深地在学员心中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断超越,一定会成为未来语文花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合影留念
 
中原名师杨文普工作室、刘明莹工作室、张晓珺工作室全家福
 
  【学员作品集】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听省基础教研室丁亚宏主任报告有感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洪庄杨镇中学    董会歌
 
  2017年11月9日---14日,我参加了中原名师刘明莹工作室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培育对象首次集中研修活动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期待着,忙碌着,思索着,快乐着,并成长着……
 
  在开班仪式上省基础教研室丁亚宏主任在报告中说:“学有所得是一堂优质课重要的指标,是语文的本真。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参考指数是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有所得。”那么怎样让学生有所得呢?
 
  追根溯源,教育的本真是什么?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了:教育的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教育的常识就是读书;回归本分——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回归梦想——报国梦,强国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教师的责任是什么呢?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教师节讲话中提出了教师要具备“四有”: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2016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教育部又提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几个方面。具体体现在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情感的震撼,思维的深刻,素养的培育,底蕴的积淀,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以阅读教学为例,就一篇文本而言,无非是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要求。文本内容即写文本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些内容?文本形式即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因此明确学生的需要,明确学生这堂课(这篇课文)的学习起点。王荣生教授说:“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使他读好。”引导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让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让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让学生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真正的学习离不开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深刻接触和体悟,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的本真关系才是学习活动的灵魂。注重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
 
  如冯娟老师执教的《一颗小桃树》,这节课执教者先从“你读出了一颗什么样的小桃树?”这个问题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实际。紧接着默读阅读提示,领略阅读散文的方法。又通过资料链接,引出这颗小桃树寄托着深意。

  教学环节:
 
  品出深意(一):通过品读重点段落,重点语句,体会到在恶劣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小桃树,没出息自卑又顽强的小桃树 。
 
  品出深意(二):继续通过重点段落语句品读。写小桃树不就是再写作者自己吗?(托物言志)到底作者要寄托什么深意?“不寻常的情感”即对梦想的追求,对奶奶的怀念,从而使感情得以升华。最后是拓展提升。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教师对文本特别熟悉,研读较透彻。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词语、重点语句,捕捉文字背后的信息,从而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教师能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悟文章蕴含的情感。只是对于学习一篇文章而言,还是要遵循由整体进入――局部分析――回归整体三个步骤。既要能跳进去深入分析文本,还要能完美抽身出来。
 
  细细读来,其实小桃树在文中频繁地出现,长的不是地方,谁也不理会,还被猪拱折过一次,长的不好看,却努力地生长,活了下来,并开了花。从这些经历中不也可以体会到小桃树的坚强,从而概括出小桃树的形象吗?
 
  经过风吹雨打,一树桃花,一片,一片,湿的深重,渐渐地剥落,黑枯了。然而,在那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几次要掉下来,但却没有掉下去。与树而言不正预示着秋天会孕出一个桃子儿来,结出果实吗?与人而言不就是预示实现梦想,获得成功吗?
 
  课文就是例子,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自读散文的方法,学会利用旁批及课后阅读提示阅读课文。《一颗小桃树》这节课的设计初衷之一可能就是要尝试进行一场语文课堂革命,改变一些语文课堂上忽视文本,脱离学生,架空分析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重视文本,品味语言,挖掘内涵。当然精神内涵也是其中之一,二者并无矛盾。只不过精神内涵是文本内涵的升华而已。
 
  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又如:省优质课《回忆鲁迅先生》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教学环节整齐,环环相扣,逐层深入;通过抓关键词,高度概括情节,并授之以方法 ;紧扣文本,抓住关键词,体会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等。
 
  读一读,概括事件
 
  同学们,本文段落形式和我们学过的课文有明显的不同,段落之间有空行。全文有十三处空行,文章分为十四段。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每个片段写了什么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片段内容。
 
  方法提示:人物十事件
 
  教师示范:片段一,片段十一
 
  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每小组完成3个片段的概括。(板书到黑板上,省去许多碎问碎答和教学时间)
 
  问题一:这十四个片段,在内容选材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问题二:这十四个片段,除了第八个片段,在人物称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品一品,分析人物
 
  箫红要参加“回忆鲁迅先生”征文大赛,征文要求不能超过一千字。如果你是箫红,你会选择哪些片段?为什么?(选取的过程就是对人物的理解过程,就是对片段的典型、感人、表现力的品读)
 
  对儿子,对妻子,对箫红,对广大读者
 
  伟人——伟大平凡的人
 
  如果再让我上这一课:我感觉概括各片段内容答案不出示在屏幕上,答案可以多元;练一练时间应充分,然后展示,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学习的过程,课堂则是灵动的、生动的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又如范俊娟老师执教的《白杨礼赞》
 
  教师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话: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第8段开头)
 
  训练朗读、品读等挺好,但这些都是落在内容层面,形式呢?为什么要这样写?应该再进一步。
 
  总之,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领学习并点石成金。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学习语文;设置有思维价值的教学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髓让学生在一块石头上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在重难点的关键处,知识与技巧的概括处,思维的提升处设置精要的讲解语,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提高。让我们不忘语文的初心,砥砺前行。
 
学有所得
——省骨干培训学习心得
延津县僧固乡李僧固初级中学  高六生
 
  11月的南阳,美丽涟漪,9日到13日的培训,美丽了心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没有流于形式,每个培训片花都是致精致朴,引用丁亚宏主任的话就是“学有所得”。
 
  丁亚宏主任的“学有所得”给了我启发,这是国家要求、学科要求、学生要求、考试要求,我想这也是一节好课的要求。一节课无论教师是否精彩,学生没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或技能,他不是高效课堂。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学生学有所得才是一节好课。这个标准在我具体的教学行为中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时刻拿这一标准来标杆反思我的教学行为。丁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中学语文优质课评分标准”,优质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方面都有一定的标准。比如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学效果要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有所得。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自己做到了吗?可以肯定的回答,基本做到了,但是没有做到致精致美,比如所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些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果用一些视频或者图片展示,比我用嘴描绘好的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好好备课,好好思考,用更好的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生要得到什么?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情感的震撼、思维的深刻、素养的培养、底蕴的积累……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应具备的。其实我们做教师的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环下面是教师们辛勤的汗水,是教师们苦寒中磨砺的梅香,是日复一日提高教学素养的凝结,绽放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
 
  丁主任展示了教育的四个“回归”:回归常识,教育的常识就是读书;回归本分,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回归梦想,报国梦,强国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仔细一想,古今教育相通相彰,读书,育人、梦想……教学如同一只竹笺桶,每只竹笺都要和谐到整体中,如果少了或者短了一只竹笺,那么培养出的便不是合格的人才。所以为师者应重视教育的四个“回归”。
 
  丁主任以阅读教学为例,展示了文本的需要,文章无非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合成,课文是文(形式)质(内容)兼美的。在内容上,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些;在形式上,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探究体现了人文教育,立德树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体现了素养培养,语文能力和考试能力等。不仅仅在阅读教学中,在其他教学方面,用这一质疑质问方法可以让学生深入骨髓,掌握要领,更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探究的素养,举一反三,更好的提高自己。
 
  申宣成博士展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项修炼’”:读心,静待花开;读书,沉淀底蕴;读课,历练技能。读书,静听花开,走马观花的读书只会让你观于形式,流于表面,把心态平静下来,书中“慢慢走,欣赏啊!”书中处处风光无限,慢慢地读,沉静的思考,我们会领略到书的精髓。在专业成长10年定律、十年磨一剑的规则中,一名教师不经过10年左右的训练是不会凝练花开的。人生三变,骆驼代表了艰难和积蓄,它是一种磨砺和坚持,更是一种孤独和寂寞。狮子代表了一种张扬和旺盛,这是一段鲜花绽放的季节,当骆驼走出茫茫的沙漠,找到了森林,它便变成了狮子,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如果没有骆驼艰难地积蓄和跋涉,就找不到森林,也就成不了狮子。婴儿代表一种归真,当人生经过无数次的磨砺,人生便悟出了一种东西,这种东西让我们返朴归真,这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作为一位老师,骆驼、狮子、婴儿,我们应该读书,读心、读课,积淀底蕴,历练技能,坚持再坚持,寻找绿洲。
 
  申博士谈到了“质疑的艺术”,有开放式质疑、引领式质疑、激趣式质疑、讨论式质疑。其中我对情景填空法质疑很敢兴趣,这是我的教学理论空白,通过申博士的讲解举例,我明白了这一概念,并且将我的相关教学行为对号入座,找到理论依据。
 
  景国成专家进行了“课题立项”讲座,老先生不辞辛苦,为我们进行了实实在在的“课题立项”讲座,他连夜批改了我们的立项申请书,在专家面前,我们是群正在成长的孩子,我们的优缺点,我们的不足,例如论证不明确、综述不全面、价值不太高,老先生针对性的剖析细致,我们在听,我们在反思,我们在思考,我们找到了柳暗花明,老先生对课题的每个部分详细具体地阐明,比如关于“问题提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科研程序等,我们的心开明了。老先生就是我们课题立项的引路人!
 
  我们听了两节课,两位老师都非常的出色,她们的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流畅科学,在课堂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充实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这是两节实实在在的高效课堂,我学习到了“三疑三探”课堂模式,我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把这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提高自己。我们又进行了经验交流,在交流中,每位老师都是优秀的,我认真聆听,用心做好笔记,用心去思考,我要汲取他们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刘明莹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受益匪浅。
 
  感谢国家为我们提供这次平台,感谢刘明莹老师的勤苦和付出,他的付出感动着我在南阳的每时每刻!感谢各位专家让我聆听到这么多的知识,感谢这里的每个人!因为你们,我们进步着、成长着。
 
怀揣信念,永远在路上
——培训学习心得
宝丰  姬树晓
 
  在南阳为期四天的培训学习,紧张而又充实,收获满满,感触颇深,使我更加坚定做一名优秀教育者的信念,思想的河流又一次掀起狂澜。
 
  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一个有远见着实的引领人,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好!中原名师工作室成就了我们这些追逐理想的人,非常感谢刘明莹老师、杨文普校长等工作室老师的热情和周到 x细心的安排。
 
  听了四位 老师同课异构的课,我觉得语文课堂是一个最有魅力的地方,是每一各种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手段,最终都是为学生获得知识服务,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有所得的地方,更是老师智慧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舞台,是学生心智得到全面发展的地方。所以,做一名不断学习的语文教师至关重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如果我们停住学习的脚步,就只是在“拿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孩子,去适应明天的生活”。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在刘明莹老师的指导和同室老师的帮助下,成为一位可持续发展型教师。
 
  聆听了申博士的报告,听了和蔼可亲的景所长对课题 的专业指导,我感到很震撼。在专业发展和成长的路上很需要这样的导师指明方向,需要高深的学识引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立足课堂教学,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在实践中丰富自我的实践,不断提炼自我的教学主张和教育思想。我已经教学20余年,在这2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越来越觉得最好的教学是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教学是无止境的,我们到底要给学生留下什么?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进行追问和思考。教会学生知识?知识是教不完的。我认为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带得走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不断在自我学习中提升学习能力。学生学会学习,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通向未来发展的窗,通过这个窗口,看到自己的未来。
 
  教学应该是宽泛的,当我们学习圆周率的时候,我们不妨先走进祖冲之,当我们学习概率的时候,我们不妨先阅读概率起源于赌博的生活实例,当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后,我们看看12岁的帕斯卡是如何独自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正是这样的阅读,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渠道,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打通课内外的联系,通过阅读、思考,使学生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最好的教学就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让我们在教学中智慧地进行思考,引领学生在数学殿堂中不断的获得成长,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在今后力争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在科研中学会用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有了科研意识,才会在教学中理性审视,教师有了科研意识,才会在教学中不断成长,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在常态的教学中,集中精力,找到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用心研究,力求突破,这样的研究面虽小,但很实用。真正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收获思考和成长,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研究,使我们从优秀走向卓越,在个性化的研究中使教师成为独特的自己。从专家的这些研究分享中,我感受到:作为教师,我们只要用心,就会有思考,作为研究,我们只要思考,就会在实践中不断前行,不断总结和提升。作为研究,我们需要研究意识,在不断的研究之路上前行,收获研究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研究,研究能够使我们善于思考,在不断反思中提升研究魅力。作为研究,我们更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的沃土中提升研究的思考,在脚踏实地的研究收获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我相信,我遇到了一个优秀的团队,我们大家一起走,一定会走的更远,更好!我会一直怀揣信念,不忘初心,做一个追逐教育理想的行者!
 
学 习 心 得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一中   李莹
 
  2017年11月9日上午8:30分,河南省中原名师、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首训在河南省南阳市三中开班了!与会的人员除河南省教研室中语室主任丁亚宏、南阳市教研室领导李士杰、田玉敏,南阳市一中校长兼杨文普工作室领导杨文普、宛城区教体局薄秀林局长、南阳市三中校长王赟、刘明莹工作室领导刘明莹、张晓珺工作室领导张晓珺外,工作室学员和成员都参加了会议。整个会议由南阳市三中校长王赟主持,上述各位领导都依次发了言,都对此次会议给予极高的评价和殷切的希望。
 
  当天下午,全体工作室成员及学员在南阳市三中报告厅参加了同课异构活动,分别听了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中学杨柳老师和平顶山市叶县洪庄杨镇中学董会歌老师的《猫》一课,两节课条理清晰,两位老师都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下面具体谈谈我对这两节课的体会。
 
  一、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上课时,两位老师都创设了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节课中教师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信心。
 
  二、在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读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到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特质,只有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真真切切地读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才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利用案件、想象、幻灯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对猫等弱小动物的同情,要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总之,这两节课都不失为一节上乘的课。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听了省教研室申宣成博士的《教师成长的三项修炼》,我深深的感到: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读心、读书、读课,读心,静待花开;读书,积淀沉蕴;读课,历练技能。同时,我也感受到,课堂,要回到人的立场。
 
  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教育分两种,一是关涉幸福的教育,二是无关幸福的教育。当我们的父母被问道:你们对孩子有什么愿望吗?父母们经常会回答:我们希望孩子幸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幸福却很少被作为教育目的来实践。
 
  美国学者内尔?诺丁斯教授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士兵或学者,让所有学生学会“服从和命令”肯定不是我们的希望。的确,幸福之外无教育。很多时候,我们做了许多与幸福无关的事情,回过头来看,似乎没有必要。教育就其本性来说,就是帮助孩子们充分发展幸福的能力。当然,幸福不是简单的快乐,而是恒久的心灵能量。心情,是一种感性状态;而心灵,则是一种精神内存,必要的时候可以自然绽放。弗洛伊德建议我们谨记:把幸福理解为快乐必定是插曲式的,没有永恒的高潮。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说:读心比心情更重要。
 
  尽管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了十多年,但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风景依旧”。有人敏锐地指出今天的课堂教学三大问题:一是大量的机械训练仍普遍存在,日益侵蚀着人的创造性;二是不关心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相互联系,这使我们丧失了复杂情境下思维灵活性的基础;三是不珍惜新知识带来的新情境,这使我们一次又一次丢失了独立思考和探究新问题的绝好机会。的确,我们的课堂教学潜隐着一种巨大的危机——被学习,被作业,被探究,被合作,被自主,被活动,被评价,被生活……如此,你们说,孩子们能幸福吗?你们说,学校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吗?
 
  让一个人有尊严地、自由地生长,理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期许。我们必须明白,任何空洞、抽象的教学理念和主张,或是粗浅、简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不能根本性地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无论采取何种途径和方式,最终都必须回到“教育即解放”这一原点上来。为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学习知识与激发想象”、“讲授道理与发展理性”、“理解规范与鼓励崇高、“掌握技艺与丰富经历”、“强化记忆与温暖心灵”、“发展智能与强健身心”、“预知未来与点亮人生”之间的内在逻辑,深度理解其中的转化机理,并以此来把握课堂教学转型的价值取向。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以为,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今天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之教”,而忽视了“思想之教”;过于追求“结果之教”,而轻视了“过程之教”;过于注重“有用之教”,而忽略了“无用之教”,不懂得“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之道。我以为,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见识比知识更重要,思想着比思想更有价值。从根本上看,见识是人的存在方式,思想着是人的精神常态。只有让孩子们“思想着”,才能让他们成为“思想者”,才有可能让他们成为“思想家”!
 
  荷尔德林曾经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可以作为教育的一种至纯追求。课堂教学转型就其方向而言,应把“人”放在中央,给人一种享受,一种共鸣,一种启迪。都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恐怕是一个人被知识武装得坚不可摧!当我们的教师满怀一颗诗意的心走进教室,用真善美去感召孩子们的时候,课堂教学就不再是简单的传递、机械的授受,而是情感的孕育、智慧的生成、生命的享受,让我们彼此的心跳、心灵的舞动有着共同的节律,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加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学 习 心 得
汝州市温泉镇第一初级中学  段伟
 
  2017年11月9日-13日,带着学校领导的嘱托和期望,带着学生的真诚的祝愿,我走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月季之乡、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南阳,接受为期五天的名师工作室培训。这五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我和全省60名河南省名师、省骨干教师一起,聆听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的讲座,观摩一线名师的示范课,我收获满满:满满一本学习笔记,记录着我丰盈的思悟和点点滴滴的成长。
 
  2017年11月10日,丁亚宏老师做了《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重要报告。丁老师特别关注课堂教学,她紧扣“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三个问题,依据语文课程的特点,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多角度阐释课堂教学的本质,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让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方式以及今后科研的方向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
 
  丁亚宏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去读懂语文课程的本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那么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利用各种语言运用方面的资源,带领学生踏踏实实的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积累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和技能,练成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扎实本领。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践,都要想着看着:我要教给学生怎样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和本领,我要怎样运用语文的手段来培养学生?
 
  2017年11月11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申宣成老师来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项修炼”》。
 
  我本来打算在课堂教学中间做点记录,以便课后和申博士交流,可是因为听得入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
 
  讲座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
 
  一位教师问这位历史老师说:“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老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那么,怎么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接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每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申老师娓娓道来,先从第一项修炼读书(积淀底蕴)讲起,结合自身专业成长经历和优秀老师的成长案例讲解了读哪些书?读书时间从哪里来?读书的三种方法。第二项修炼——读课(历练技能)讲解时,依次介绍了课例研究的三种方法。会场很多老师参与进来积极发言碰撞产生了不少新的思想和观点,现场气氛时而激烈时而安静,老师们听得很认真。最后是第三项修炼——读心(静等花开),申老师分别以尼采的人生三个阶段和“冰山模型”让老师分享自己对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解,总结教师专业成长如冰山一样需要扎实坚定的底蕴、宽如大海的心态和勇登峰顶的技能。
 
  2017年11月11日, 我有幸聆听了景国成所长《如何做课题》。
 
  1、景国成所长针对此次上交的21个课题的标题进行了一一指正,足见其学术之严谨。
 
  2、理思路、定方法——写《研究方案》。关于理思路、定方案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标题来选择研究的方法,如关于某个问题的调查研究、某种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或者是某种能力的培养研究。理思路,就是要把内容分成若干个维度,来展开论述。比如我们研究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分别从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等三个维度来论述。
 
  3、研究并收集资料。如无特殊情况,研究可按《方案》进行,直至完成。至于研究资料的收集与研究的目标和方法直接相关。
 
  4、整理并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格式我觉得和论文的格式很像。首先是标题,下面是署名、摘要、关键词和正文。正文可分为: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方法;三、结果分析;四、讨论;五、结论。最后是参考文献。
 
  在教育教学中我时常会遇到困惑,通过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有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有些问题却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有过思索,有过尝试,但以往都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的理念,为此经常会为自己那些转瞬即逝的思想的火花如流星般逝去而深感惋惜。试想掌握了方法,有了理论的指导,以后如果能把思想的火花穿缀起来,加以整理,对自己的发展都很有益。
 
  11月10日下午我好有幸听了2位一线教师《猫》这一课的现场做课,通过同课异构。这两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基本一致。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清新亲切自然。
 
  教学方法上都采用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向我们展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都采用了“阅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都让学生对前一个小组的答案进行了补充和评价,让学生体验在合作中学习的乐趣。
 
  对于南阳市三中刘明莹老师的学生,我非常佩服:
 
  1、学生的礼貌: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代表第 组进行发言……
 
  2、思维敏捷:刚才,第 组同学的发言,答案基本正确,但是我们组还有补充……
 
  以上两点,说明南阳市三中学生有礼貌、思维敏捷,真不愧是中原名师刘明莹老师的学生。这必定是刘老师平时引导的结果。这是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学习和深思的问题。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从思想上和专家名师拉近了距离,决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逐步得以实施。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南阳集训学习心得
郏县第一实验中学    王海英
 
  带着满满的期待,更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我参加了“中原名师刘明莹中学语文工作室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培育对象首次集中研修活动”的学习。对于此次学习,我倍感珍惜。每一场报告,每一次听课,我都是认真聆听、详细记录,生怕遗漏了一点儿内容。笔记本写得满满的,笔芯用完了两根,内心被激起的渴望成长的热情与日俱增,可谓是:辛苦着,并快乐着;忙碌着,更成长着。
 
  现将本次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本次集训的内容——“既高大上,又接地气”
 
  本集训次是由中原名师杨文普、刘明莹、张晓珺工作室共同组织,可谓是强强联手,各方面的环节安排紧凑而又有条不紊。
 
  第一天上午丁亚宏主任的报告《关于中学语文好课的思考》让我如醍醐灌顶。她从国家需要、学科需要、学生需要和考试需要几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并以刚刚过去的2017年河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典型课堂设计为例,从正面展示、从反面指导,让我对课的理解一下子加深了许多。之前曾间接了解过丁主任的情况,她在高中、初中的语文教学上都很有见地,作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主任,不仅有着语文上的专业指导水平,而且很有理性思考。能够当面聆听丁主任的报告,我心中异常激动。因为无比仰慕,听完赶紧和丁主任合影,希望以此激励自己前进。
 
  下午和晚上我们在南阳三中和一中分别参加了初中和高中的同课异构活动。初中组的杨柳老师和董会歌老师所讲授的是郑振铎先生的《猫》一课。杨老师采用的是“三疑三探”的授课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老师“一言堂”的情况,极大提升了孩子们的质疑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董老师在指导朗读上做得很到位,从重音的处理、标点符号的关注,循循善诱、耐心细致。高中组讲授的是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是一篇经典散文。童辉老师采用“三疑三探”授课模式,学生们对重点问题交流、探讨、展示、补充、点评,老师则是适时精讲、点拨,解疑答惑。学生综合素养高,老师把控课堂能力强,指导精准。特别是童老师不顾脚伤上课,让我们很受感动。第二节是由河师大附中的杨十六老师讲授,虽然是头天晚上接到的讲课任务,连课件也没有,但是杨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幽默风趣的语言,让这节课异彩纷呈。
 
  第二天上午我们聆听了申宣成博士的报告《教师专业成长的三项修炼》。申博士从“读心,静待花开”、“读书,积淀底蕴”、“读课,历练技能”这三个方面交老师们专业成长的三把金钥匙。特别是读书方面,申博士就是我们最好的偶像,正是读书让申博士从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成长为校长、再到教育专家。而最妙的是“读课”,不管是现场读课、录像读课、还是教学实录读课,他强调一定要用研究的方式去解读,去思考、去提问题,而非单一地去看。
 
  下午是景国成所长在作课题方面给我们指点迷津。之前我们发过来的课题都一一被景所长圈点勾画,作为案例在报告中有针对性地指导,让我在课题方面茅塞顿开。特别是《研究方案》的撰写,景所长指导得细致入微,甚至说到二级标题后边不能用标点。景所长作为一代大师的人格魅力由此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在接下来的评课交流、经验分享中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刘明莹老师明确了活动的意义,希望老师们明确方向,找准路子,实现目标。杨文普校长更是高屋建瓴地从学校的愿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课堂理念方面为老师们提出了要求。尤其触动大家的一句话是:“课堂上要关闭老师的嘴巴,撬开学生的嘴巴。”这样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之中真正收获属于自己的东西,而非老师硬性灌输的东西。
 
  本次集训的收获——“既明确方向,又明确方法”
 
  纵观本次集训的安排就可以体会到三位主持人的良苦用心。
 
  首先在总体上让我们明白语文课究竟应该怎么上,然后在具体的课堂展示中对照、反思,接着明确个人的专业成长的途径,不仅立足课堂上好课,而且审视教育教学,最后要做好课题研究。
 
  丁主任说,一节好课的重要指标就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对此我深入对照了一下自己的课堂,感觉差距甚大。之前也曾在20114年讲过省优质课,虽说也获得了一等奖,但是在课的定位上还是不太明确。丁主任的话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最初,我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充分备教材、备教参,以为课上把自己该讲的东西讲完了就是完成任务了,也就是丁主任所说的只关注“内容”方面“写什么”的问题。接着,我开始关注学情,考虑如何让学生接受得更好。后来,通过读书看报,多少了解一点中考、高考新的命题趋势,逐渐开始关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但是在课堂上只是让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去自学交流、合作探究,旨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非越俎代庖。对于文本“形式”方面即“为什么写”的指导解读,过于肤浅,仅限于梳理答题套路方面,还没有上升到“语理”的层次,不知道其在整个语文素养大框架中的位置和作用,只是点化的,而非系统化。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源于我本人的专业素养仍需提升。
 
  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从内心来说我是渴望成长的,也曾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连续三届参加市级名师评选,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课堂展示。但当一切归于平淡时候,却总觉得难以突破瓶颈,于是在琐碎的工作之中就有点迷失自我,消磨了激情。
 
  申博士的个人成长为我树立起了一面旗帜,虽然很难企及,但却指明了方向。大诗人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因为生命不是用来度过的,而是用来绽放的。首先要用心耕耘,静待花开。以一颗享受的、平常的而又执着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没有十多年的“匍匐大地,满怀谦卑”,就不可能会厚积薄发。只有像骆驼一样去执着地积淀、孤独地跋涉,才会找到生命的绿洲甚至森林,进而像狮子一样强大、甚至能影响别人。当然,最终还要保持婴儿一样的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开启一个全新的里程。
 
  很多时候我也会抱怨生活、工作的琐碎而难以读书,其实这只是借口而已,真正想读书,如同渴望呼吸一样渴望读书成长的话,就一定会找到时间。而在“读课”方面,我之前也买了《名师经典课堂实录》,但只是大致翻阅,如果能像申博士所讲的、所做的那样深入去进行课例研究,一定会有很多精妙的思考和巨大的收获。
 
  在课题方面我一直都很困惑,不知如何找到切入点,如何具体开展研究。听了景所长的报告,对照一下自己的课题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研的程序”。我的两个课题都是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特别需要突破的地方,但是在方法的确定、内容的多维度划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对今后工作的思考——“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有人形容外出学习是“听报告时无比激动,回到家里一动不动”,可以理解的是,因为害怕邯郸学步,所以干脆一切照旧。或者是因为所学内容距离自己的实际太遥远。但是本次集训却如一道菜,是我所爱吃的一道菜,是我急需的一道菜,所以,是可以尝试去做的。
 
  结合我的教育实际,在本次培训后,我为自己确定的努力方向有以下几点:
 
  不断修炼、提升自我
 
  坚持读书,力争即使再忙每天也要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包括开车时的听书、听新闻等,以此创新读书的途径。坚持听课评课,“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坚持主动成长,多走出去培训、交流、学习,博采众长,多方吸纳。
 
  总之,通过读书、听课、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自我,努力从“人师”、“经师”、向“能师”迈进,力争在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
 
  写好论文、做好课题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思考、写作可以让自己的思维系统化,而非碎片化,找到一些规律,梳理一些经验。就像董会歌老师那样,只有写才会写。课题方面立足于实际,注重过程,实实在在去研究,服务教育教学。只有深入去思考、研究,才能拨云见日。即使做一名“教书匠”,也要有“工匠精神”,有自己的“匠心独运”。
 
  用心耕耘,静待花开
 
  记得教育专家张克运老师曾经说过,教育不是越俎代庖,而是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欣赏,一边静待花开。所以,我每天都要提醒自己,以享受的心态来面对,像向日葵一样去吸收满满的正能量。因为如果心中有阳光,即使下雨,也会是春雨。
 
  对于学生要以守望的平和心态来面对,榜样、陪伴、指导、激励,和他们一起共同成长。
 
  海子曾经说过,要有最遥远的梦想和最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长,路遥马亡。
 
  我想,既要仰望星空,放眼未来,寻找梦想的力量,又要脚踏实地,立足自我,不断超越,走出属于自己的最美丽的道路。
 
  正如绘本《犟龟》所告诉我们的,只要在路上,总会遇上“庆典”。
 
学习心得体会
焦作市博爱县泗沟学校  王满
 
  2017年11月9日至11月13日河南省中原名师刘明莹工作室培训已经结束了,这五天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在这五天的时间我却学到了许多许多,收获颇丰,感想很多。
 
  首先上课的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丁亚宏老师,她在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依然给我们上课。她的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紧紧抓住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一线老师清楚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用教育专家王荣生的话是“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使他读好。”一、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学习语文。二、设置有思维价值的教学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髓让学生在一块石头上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在重难点的关键处,知识与技巧的概括处,思维的提升处设置精要的讲解语,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提高。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合理,环节紧凑。预设与生成合理恰当。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思维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二点感触是申宣成博士。1、他的求学精神深深打动我。他的起点很低,只是靠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走到今天华东师大博士生,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靠的是什么?挤劲、钻劲、拼劲。2、他的课让我心中的疑惑茅塞顿开,他就教师专业成长的“三项修炼”——读心、读书、读课三方面为大家进行了详细讲解。韩愈曾说“师者,传道解惑者也”作为教师应该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让学生死学。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要怕学生问你问题,不要怕学生的问题会难倒你。蒙文通的故事告诉我们:“给予学生的是生命的浸染、熏陶。这种生命化的教育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传递着一种生命的承担意识,教会他们享受上课,享受学习,享受考试。”也就是用一种最自由的方式享受学习。
 
  第三点感触是景国成所长。1、他的思想博大、胸襟宽阔,淡泊名利,一心为功。从来没有想过索取到什么,回报什么。工作上兢兢业业,老师已退休,但是我们交上去的作业,他竟然一一批改。2、科研课题对我们一线教师总觉得老大难,而听了他的课后,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了。首先他在课堂上一一分析了我们作业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做。在以后的教研中,我将遵循景所长所倡导的教研理念,不断积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快速提升自我。并且景老师的课幽默、风趣、生动,抽象的问题讲的清楚明白,让我们在笑声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现在,我可以大声说“加入中原名师刘明莹老师的工作室”一点也不后悔,她的工作能力不仅让我们佩服,她还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老师,她不仅在生活上照顾我们,在学习上给我们指点迷津,还鼓励大家以后多读课、多读课、多反思、多写作,做一个具有成长力的合格名师。杨文普校长的一句触动我灵魂深处的一句话“关闭教师的嘴巴,撬开学生的嘴巴”,“三疑三探”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评价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收获多多,不虚此行,人生无憾。
 
做一个会读心读书读课的老师
南阳市卧龙区青华镇第二初级中学  张鹏
 
  短短三天的培训结束了,我有幸聆听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丁主任关于中学语文好课的思考的报告,有幸聆听了申宣成博士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项修炼的报告,有幸聆听了南阳市教科所景国成所长关于如何立课题的报告。他们的报告实在是干货满满,让人受益匪浅。
 
  读心就是要学会静待花开
 
  景所长是年龄最长的一位,整场讲座始终是带着笑容,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认真讲解。杨校长说他几乎跑遍整个中国,讲解国学,是一位真正的大家。正如刘明莹老师说的那样,无论你有多大的困惑不解,当你站在景所长面前,就算他一句话也不说,你自己就能想开。
 
  申博士博学,热情,友善。 以前经常在教育时报上看到申宣成博士的名字,只知道他是首届河南省最具影响力教师,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工作。今天听杨校长这样介绍他:中师毕业后到民权县农村中学去任教,因为优秀,成了优秀语文教师,又因为优秀成了中学校长。然后又读了硕士博士,后来又到省里去做教研员。听了杨校长的介绍,心里对申博士更加佩服了。他就是一路凭借自己永不放弃的梦想,凭借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凭借自己的优秀,稳步向前走。他的报告很接地气,用曹文轩、蒙文通、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导入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讲了好老师的魔力。
 
  丁主任虽然生病了,嗓子有点不太好,可是这一点也没影响她的激情。她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有更多的实战经验,所讲内容都是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用的知识。正如杨校长所说,他们选导师的依据是人品好,学识好。
 
  这三位导师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真诚,接地气。当我们坐在他们对面的时候。他们强大的气场足以让我们心里有所安慰。正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内心,这种能量场也会传递给我们。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学会读心,读懂自己的心,学会静待花开。
 
  诺贝尔经济学得奖主:西蒙和蔡斯,曾说过没有一个人能够不经过十年左右的训练,而达到国际象棋大师的水平。在中国有句古话,十年磨一剑。可见教师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滴水穿石的毅力。印象最深的是申博士出示了一张幻灯片,上面三幅图画依次是在沙漠中前行的骆驼,在森林里厮杀的狮子和刚出生的婴儿。申博士让大家用一分钟时间思考自己看到这三副图所想到的,还可以用一些关键词语来对应三幅图。我脑海中浮现出的三个词依次是迷茫,竞争,初心。看到在沙漠中前行的骆驼,我想到了现阶段的自己就好像那只独自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孤单,迷茫,无依无靠。看到两只厮杀的狮子,想到了同事之间的竞争就如这厮杀的狮子。看到出生的婴儿我想到的是历经过一切繁华之后,还是要保持自己的初心,有一颗向善的心。
 
  想起自己前段时间的经历,忽然间明白了李镇西老师的话。李镇西老师说:“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卓越的自己!“当你感到委屈,或者遭遇不公平对待时,最愚蠢的办法是抱怨,是逢人便诉说你的冤屈,是一定要‘讨个说法’‘还我公道’的冲动,是‘我凭什么要给这学校卖命’然后沉沦;最聪明的办法是——超越委屈,强大自己!”
 
  申博士是这样解释骆驼这幅图的,骆驼的驼峰就是告诉人们要积蓄力量,学会享受孤独寂寞,要具有超强的忍耐力。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度过艰难的跋涉期。
 
  读书能积淀底蕴
 
  《教师阅读地图》这本书中写道:阅读与写作,是教师没有门槛的成长路径,是草根教师通往成功的天梯。通过阅读史来反思自己的阅读,寻找自己的生命密码和职业密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阅读结构一定要均衡。理想的教师应该是文青型和理论型的结合。在讲座中申博士也这样说道,每个月买三本书: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方面的书,可以作为青年们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的书。一个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是这样的:本体性知识占50%,专业知识占30%,人类基本知识占20%。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胡适语),教师的阅读就应该做到:既要有专业钻研的峻拔之高度,又要有博采众家的广大之根基。根基越是深厚广大,专业越有可能迈向峻拔。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才有可能,真正的从阅读中有所收获。我所了解的好多名师,都有出门带本书的习惯。
 
  读课能历练技能
 
  申博士讲了他做课例研究的三种方法:专题分析法,情境填空法,结构复盘法。其中专题分析法,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个专题,如导入提问朗读概念教学等,多个课例进行研究,总结出一系列的方法。在专题分析法中申博士举了四种质疑的方式:开放式,引领式,激取式,讨论式。我也买了余映潮、黄厚江、王崧舟、钱梦龙、肖培东、王君老师这些名师的课例,而我只是单纯的把课例看了几遍,并没有想到要用研究的意识去研究这些问题。听完杨柳老师和董会歌老师的课后,我想到了两句话: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金字塔学习理论,用数字形式形象地展示了采用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在塔基第一种学习方式是听讲,学习效果最低,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保留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是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是做中学,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是在金字塔塔基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与参考一些学习。可见,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有所得。
 
  新课改中强调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中要培养这样的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学生。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不同的是,核心素养更注重可持续发展性。丁主任在讲课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时一位老师,讲写人要抓住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会观察捕捉特点,用描写表现特点,抓瞬间突出特点。我在朋友圈看到这些时,觉得这个老师讲得挺好的很实用。可是丁主任却说这一场是比赛中得分相对较低的一场。因为在这堂课中学生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学生只是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层次,教师并没有讲解清楚这些术语背后的理念方法。
 
  董会歌老师的课让人看到她深厚的文学素养。语文教师她的人生阅历决定了读书的深浅,决定了对主旨的把握程度。丁主任说做为一个语文老师,他的课堂不仅让学生有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上的震撼。要做到震撼是需要付出许多努力。余映潮老师也说过优秀的学科教师是什么样的人?首先应该是热爱学习的人,应该是定力强大的人,应该是目标明确的人,应该是精干提炼的人,应该是技艺高明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不断的修炼自己。
 
  杨柳老师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讲解《猫》,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在课堂上能感觉到学生实实在在的成长。虽然说学生小组讨论时把自己的感悟想法都写在练习本上,这种做法稍微有点浪费时间,可是学生写出来这点东西毕竟是他动脑筋思考出来的。无论对错,至少说明他思考了,在课堂上主动的学习了。
 
  第斯多惠也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要让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三流的销售员销售的是商品,二流的销售员销售的是服务,一流的销售员销售的是理念。我觉得最好的教师也应该是传递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成长史的老师。
 
  让我们做一位会读心,读书,读课的老师,向着这个目标不断的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