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维《使至塞上》的一点探疑
王维的《使至塞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教材的一首五言律诗。原诗如下: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或各种各类的教辅,理解和赏析都基本相同。但是,本人在教学中发现,对于这首诗的颔联“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的理解,人教版和苏教版却截然相反。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学参考书中,是这样分析的: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而在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学参考书中,分析如下: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此诗即王维出塞途中所作。…… 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秋天归来的大雁已飞入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上空。颔联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游子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乡思之愁。
从上面的两段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两个版本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表现出内心的孤独郁闷、悲凉难言。但是对这一联所描写景物的分析却是大相径庭、截然相反。人教版中虽未直接点明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但是在背景介绍中却清楚的说明,王维此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737年的春天,也就是说,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应该是春天的景色。可是,在苏教版的教学参考书中,却非常明确的分析为“颔联实写塞上秋景”。在各种教辅和诸多的练习册中,这两种说法也随处可见。那么,“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呢?
为了给学生一个准确而合理的解释,我查阅了许多资料,也进行了探疑思考,综合各种信息,个人理解如下:我国古代泛称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为“胡”,而“胡天”一般解释为“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上空”。那么,“归雁入胡天”的意思就应该是“回归的大雁飞入北方边塞的上空”。《辞海》中介绍说,大雁是一种大型游禽,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百科全书》上介绍说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这样看来,大雁北归的时间应该是春季无疑,这正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所说的诗文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命出塞”相一致。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分析更科学合理,而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此诗颔联的解释大概是一种疏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