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学指导幼儿游戏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 2019-07-12 16:14:02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教师科学指导幼儿游戏的对策研究

漯河市市直幼儿园   弯丽君
 
  摘  要   游戏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项基本活动。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适宜,既能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能利于幼儿核心素养的达成。
 
  关键词   科学 指导   游戏   对策 研究
 
  游戏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项基本活动。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丰富多彩的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能促进智力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幼儿的社会性水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它不仅说明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同时也为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指导的得当,游戏作为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又是幼儿乐意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活动,有利于幼儿核心素养的达成。那么,教师怎样科学地指导游戏,才能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游戏观是教师有效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引导的正面教育。”多年来,游戏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由于几千年来旧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游戏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对游戏的认识还存在着差异。有的对什么是游戏,幼儿游戏的特点如何,游戏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等,有关游戏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仍较肤浅,有表面化、简单化倾向。由于认识的偏差导致行动上的错位。例如:将游戏简单看成是幼儿感兴趣的一种活动,于是游戏活动安排带有随意性。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态度放任自流。有的是为完成游戏目标,机械僵化地将规定的游戏照搬到实践中,造成游戏分类开展单一,游戏的开展年复一年按固定的模式,表面看上去在游戏,但实际无大效果。有的教师处于被动状态,提供的场地小,器材少,幼儿在排队等待中度过游戏。有的未能认真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探讨幼儿的心理世界,凭主观指导,甚至挫伤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有的把游戏作为教学手段,将游戏教学化,凡此种种在严重影响着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的游戏观不正确。所以,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理解游戏的实质,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进而有效的指导游戏,创造适宜的条件,发挥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发育、智力能力开发,良好行为品质与意志行为形成和发展等综合功能,真正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二、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是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充分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幼儿游戏是幼儿主动、积极、愉快无任何压力的活动。游戏是处于身体和心理上各种机能仍未成熟阶段的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身体发育、动作发展、认识发展。这就决定着幼儿游戏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也决定着幼儿身体、动作、认识再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充分认识游戏的同时,只有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需要才能正确有效的指导幼儿游戏。以幼儿动作特点为例,3—4岁幼儿躯干和四肢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已能掌握走、跑、跳 、钻爬、平衡、攀登、投掷等基本动作,但还不够协调稳定;小肌肉群发育较晚,手和手指的精细动作较差。5—6岁幼儿基本动作更加灵敏稳定,进行活动的耐力和坚持性较高。由于手腕骨和小肌肉的发展,动作更加准确,并能完成较精细的动作。由此可以看出3—4岁与5—6岁幼儿的动作差异是比较大的。动作差异大,随之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差异也较大,幼儿喜欢和能参与的游戏也不一样。例如:为大班创编的“小棒夹豆”游戏中,豆类有:大的大蚕豆→花生豆→黄豆→绿豆等,通过孩子夹大的蚕豆,稍大黄豆,最后到最小的珠子;通过练习孩子的动作越来越精细,手的协调能力越来越灵活,大班幼儿在激烈的游戏气氛中,进行夹豆比赛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夹的豆多。这种竞技性的游戏,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在发展幼儿精细动作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大动作,同时更好的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同样不管是角色游戏、智力、结构游戏、音乐、表演游戏等各类游戏,只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心理、生理需要的幼儿去开展,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三、创设适宜环境是教师有效指导幼儿游戏的条件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好模仿、情绪作用大、自制力差,认知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的特点,表现出幼儿比较喜欢关注鲜明、具体、生动、有趣的东西,喜欢摸摸、看看、听听、做做、玩玩。意志力和控制力差,注意力以刺激物的特点为转移。因此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正确有效开展幼儿游戏的条件。
 
  创设适宜的环境包括适宜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即游戏材料、场地及时空。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场地是幼儿游戏的用武之地。时空是幼儿的能力、智力、技能充分展示的机会。它们互相联系又有机结合统一。在提供游戏材料时,要遵循适宜性和发展性原则。适宜性即对幼儿年龄特点、游戏内容、目标,游戏材料多少相适宜。不但适合幼儿游戏,又要紧扣游戏内容和目标。游戏材料适宜,材料既不过于单调,又不能以多多益善,琳琅满目。前者使幼儿无法游戏,后者使幼儿不知所措、行为不安。发展性即:游戏材料要有层次渐进地投放,能不断促进幼儿认知经验丰富,能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探索欲望。教师要根据游戏的目标、内容,准备适宜的游戏材料,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引起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激发其发展的新需求,使精细动作逐步提高,游戏兴趣和求知欲不断提高。
 
  精神环境是指教师为幼儿游戏创设的精神氛围,它包括教师对指导游戏的态度及对幼儿游戏创设的认知环境。精神环境是幼儿游戏的精神支柱。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帮助幼儿解放头脑、开阔视野,首脑并用,让幼儿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通过钻、爬、跳、攀登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增长幼儿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游戏中教师首先改变自身的权威性,充当幼儿游戏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方法多用引导、启发、商量、讨论。只有在这样的心理氛围中,幼儿才能自由想象、探索、选择和作出决定,才能促使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探索,使游戏有生机和活力。
 
  四、指导游戏的艺术是幼儿游戏有效开展的保障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游戏,鼓励和支持幼儿根据自身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伙伴,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幼儿能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的认识、生活经验、智力、能力的局限性,幼儿注意力、兴趣、爱好的多变性、自制力、毅力的短暂性。幼儿在自由的游戏中,可以自然地获得一些知识经验,但缺乏教师的指导,幼儿获得的知识有时是零碎、零乱或模糊的。在游戏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同样缺乏游戏指导,游戏或转移或中断,甚至游戏内容可能朝着不健康的方面发展。对幼儿的发展的作用往往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盲目性。同时幼儿园大量的游戏实践证明,教师的不慎或随意指导,也会给幼儿游戏带负面影响。例如:一次投掷游戏,在广阔的场地上,每位幼儿一个沙包,让其自由投。开始幼儿有兴趣,后来就觉得没味,情绪浮躁,乱打闹、乱追赶、乱告状,教师面对此状忙个不停地处理告状,最后,急忙结束游戏。而另一种情况是,在广阔场地上,除每人一个沙包,还创设有假山,森林、大灰狼场景。创编成“战胜大灰狼”游戏。教师以一个普通的游戏者参加,和幼儿一起投藏在森林里的大灰狼。场景慢慢变远。“孩子王”带领大家进行游戏,大灰狼跑远了,我们加油投呀!狼又跑远啦,我们加油呀,看谁在远处也能投住大灰狼,并用自己的示范动作影响幼儿的投掷动作。幼儿情绪激昂,投大灰狼的战斗比较激烈。“孩子王”视幼儿的情绪和体力,进行场景变换,出现山洞、独木桥。“孩子王”召集幼儿说:狡猾的灰狼躲在河对岸的大山后,我们要穷追猛打,消灭大灰狼。在讲解的同时不仅使幼儿的体力、情绪得到缓冲休整,而且又鼓足了干劲。接着幼儿钻山洞,过独木桥,消灭大灰狼,再次把游戏推向高潮。最后大家在“庆功”曲中欢乐跳起庆功舞,分享“战胜大灰狼”的喜悦。这一游戏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在稍近处投→稍远处投 →较远处投 →钻山洞、过独木桥投 →庆胜利的游戏过程。同是投沙包,练习投掷,不同的指导艺术出现着不同的效果。
 
  教师具备较高的游戏组织和指导艺术,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修养和指导游戏技能即:教师在心理上要有爱心、细心和耐心,对幼儿尊重、理解和包容;在游戏前熟练掌握发挥游戏特点和指导策略,深挖游戏的各种功能包括潜在的和显而易见的;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的观察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把握指导游戏的特点。成为幼儿的伙伴或玩伴,又教又玩,利用身体、动作、材料、幼儿为媒介,通过描述、询问、重述、商量、讨论等语言,或通过动作、眼神、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来支持和帮助幼儿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做好游戏的评价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归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游戏评价是游戏管理的主要手段和重要环节,它既可以使教师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游戏环境、提高游戏的指导,又可以为幼儿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游戏的成功和快乐,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评价时要注重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多元性原则等,以促进幼儿发展和完善游戏的功能为宗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游戏的最佳效果。同时,教师要立足于幼儿的角度来评价,不以成人的好恶为标准。充分认识到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有自由游戏的机会,积极的与材料互动,促使游戏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之,让我们在正确的游戏观、儿童观和科学观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指导游戏的艺术性,保护游戏性、渗透教育性,激励积极性,提高创新性,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充分发挥游戏的综合功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其将来成人、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 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
 
  [3]丁海东.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
 
  [4]霍力岩.幼儿园创意游戏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3.
 
  [5] 教育部基教司.《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戴小红.幼儿园观察能力现状及其提升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