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亮了(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 2019-07-10 15:18:41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课    题】电灯亮了(第一课时)
  
  【教    材】三年级下科学(大象出版社),第55-57页
  
  【执    教】鲁桂红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
  
  【课程标准】
  
  分解概念
  
  9.1 流动的电荷被称为电流,形成恒定电流要有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 电路中接入电阻会改变电流的大小 。
  
  【内容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的第二课的内容,教学安排为两个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电”是“物质科学”领域中“能量”主题中的重要内容。“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以及构成电路的要点” 是教学重点;“知道接入电路中有并联和串联两种形式,” “电阻并联和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电流流动改变的情况不同。” 则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已经具备根据数据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预测和简单的解释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建构、运用简单的原理和因果关系。加上学生“对于电的应用、电路的开关比较熟悉,但对其原理又不十分了解”这样的前概念水平,使得教学的开展成为可能,并使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学习目标】
  
  1.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以及构成电路的要点。
  
  2.知道电路有并联和串联两种形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闭合电路的概念,组装串联和并联电路。
  
  4.运用闭合电路的概念,判断和解释各种简单电路中的小灯泡为什么亮或不亮。
  
  【评价设计】
  
  1.通过活动4检测目标1、4达成;
  
  层次一:知道“让小电珠亮起来”需要连同一个闭合电路,但对连接点的了解不够清晰,不能够部分正确的判断。
  
  层次二:能够正确判断小电珠的亮与不亮,但不能清晰表述。
  
  层次三:能够运用闭合电路的概念,正确判断和解释各种简单电路中的小灯泡为什么亮或不亮。
  
  2.通过活动1、2、6、7检测目标2、3的达成;
  
  层次一:对 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认识比较模糊,经过几次尝试后能联通电路。
  
  层次二:知道闭合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能够比较迅速地完成串联的连接,但不能清晰表述必要连接点。
  
  层次三:知道闭合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完成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并能清晰表述其不同之处
  
   【学习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聚焦问题
情境: 几个露营者的手电筒锈蚀了,怎样才能利用电池、电珠和导线让那个小灯泡亮起来? 激发兴趣,聚焦问题,了解学生前概念。
收集获取证据 一、构成电路的要点(闭合电路的概念)
活动1:用一根电线、一节电池点亮小灯泡。
1.学生分组活动,观察记录。
2.交流:
(1)怎样点亮小灯泡?
(2)发现了几种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活动2:用两根导线点亮小灯泡。
1.提醒学生不要让小灯泡与电池直接接触,防止短路及烫伤。
2.分组实验并记录。
     活动3:展示点亮小灯泡的各种方法。
1. 出示各组的有代表性的连接方法。
2. 请学生讲解连接方法。
     活动4:出示任务单(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请学生按步骤完成。
1.预测
2.测试你的预测。
3.分析测试结果。
活动5:建立闭合电路的概念
1.要使小灯泡亮起来要接触小灯泡哪些部位?(小灯泡由哪些部分构成?)
2.要使小灯泡亮起来要接触电池的哪些部位?
3.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同时满足哪些条件?
通过由易到难的任务链设计,收集信息,发现规律,得到具有逻辑性的结论,继而建立闭合电路的概念。
过预测与验证活动评价学生对于“电路基本构成要点”的掌握情况
提炼资料,推理、归纳,形成有根据的解释。
不同中找相同,发现规律,归纳总结。
提高 二、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
活动6:用1节电池和多根导线让三个小灯泡亮起来。
1. 学生分组尝试。
2. 画出连接图。
3. 展示与交流:对比用不同的连接方法点亮的小灯泡。
4. 建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出发,在简单的连接串联电路的基础上提高难度,建立并联电路的概念。
评价
应用
活动7如果分别将并联、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灯泡取下来,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在新情境中应用所学,同时对前期“串联、并联电路概念”的建立情况进行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