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晓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8月。工作室现有成员30名,全体成员秉承做“思考的行者”的理念,努力将工作室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平台、展示的舞台、研究的基地、示范的窗口、辐射的中心、名师的摇篮”。工作室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论水平高、学科造诣深、业务技能精的‘五能’教师团队”为建设目标;以“立足实践、专题研究”为工作理念,以“研究教学、培养教师”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成长有目标,教学有主张,研究有成果、教师有思想”的愿景。
一、建设工作室,确立“五能”发展目标
以中原名师的名字命名中原名师工作室,是创新之举,也是对中原名师及中原名师培育对象莫大的鞭策和激励。中原名师李付晓小学数学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点,以读书学习为增长点,努力建设工作室,搭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个人提升的发展平台。
(一)筹建工作室。2015年7月,开始对照省厅文件进行名师工作室重建。从对照标准选址、购置设备,到布置室内文化、制度上墙,都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工作室硬件建设初具规模的基础上,我们按照自愿申请报名与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出15名工作室成员。这些成员中,既有城市教师,也有乡村教师,同时我们还聘请了10位专家担任学术顾问。随后,主持人和所有成员一道,集思广益,共同设计工作室标志、提炼工作室工作理念、确立工作室工作重点、讨论工作室目标定位等。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名师工作室成立了!看着全新的环境,憧憬着名师工作室的未来,心装专业化成长梦想的我们舒心地笑了。
(二)管好工作室。从名师工作室成立那天起,全体成员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最好的!一是在共同愿景中促进个体发展。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起点,清晰的规划是成长的保障。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中原名师培育工程的通知》精神,我们共同商讨,确立了专业发展目标:“做师德师能同铸,教学科研并进的五能教师。”“五能”即:能上课、能学习、能研究、能写作、能讲座。与此同时,我们共同商讨、制定了各类规划,包括:名师工作室五年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规划,成员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个人年度读书计划等,做到年年有方案、人人有目标。通过制定规划,全体成员达成了共同愿景,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二是在规范管理中进行制度创新。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6项重要的工作室规章制度:《李付晓名师工作室工作制度》、《李付晓名师工作室成员考核评价制度》、《李付晓名师工作室研修制度》、《李付晓名师工作室考勤制度》等,为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除了实施“读书签名制”外,还实施“活动签到制”、“任务清单制”。三是在创新方式中完善档案管理。在档案建设上,我们创新的实施了“移动档案”,根据方便管理、方便使用、发挥效能的原则,创新地把档案分为规划篇、学习篇、活动篇、总结篇等九大类。
(三)用好工作室。一是搭建网络互动平台。我们建立名师工作室博客、微信群、QQ群、校信通等4个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工作室的工作状态、活动安排和研究成果,上传课例课件、教学反思、教学素材等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实现成果推广、资源共享和各成员之间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除了学术交流活动、送教下乡活动外,工作室成立以来,还开展了“公开展示课”活动,提升成员课堂教学水平;举行教材解读活动,全体成员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进一步提升;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成员们掌握了FOCUSKY等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自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与学;举行了“微型课竞赛活动”,展了专业知识; 举行了“中原名师培育工程课题开题论证会”,为工作室“做真研究,出真成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举行年度工作总结交流会,对照目标,分析达成情况,反思不足,把年度例行工作会开成了催人奋进的动员会。三是示范引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几年来,我们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在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同伴互助、区域引领活动,把辐射带动更多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1、开展区域学术交流活动。到目前为止召开4次“李付晓教学主张研讨会”。在交流活动中,工作室成员以课、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的形式展示了工作室研究的成果。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擦出了一朵朵智慧的火花,让所有与会教师受益匪浅。使活动真正成为引领思想、碰撞思维、点燃激情、共生智慧的研讨活动,实现了引领、带动区域教师发展的预期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2、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了使更多的乡村教师了解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主持人带领工作室成员多次“送教下乡”。每次活动都按照上研讨课、评课、做专题报告的流程进行,受益教师达1000多人。此外,我们工作室还积极参加区教体局开展的城乡学校“委托管理”,多次深入学校托管的两所农村小学进行常规教学督导工作,对偏远农村小学的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推动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3、积极承担培训任务。工作室主持人兼任卧龙区进修学校教师,同时还被南阳师范学院聘请为国培教师,先后受邀在巩义市、信阳、南阳师范学等作专题讲座多场。此外,工作室成员还参加了卧龙区教科所组织的“送教科研下乡活动”。采用“体验式、参与式”的培训模式,这种因参训老师所需的“菜单式”培训深受老师们欢迎。参培教师收获教育知识、方法技能等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向上、向善”的内驱力。4、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在指导青年教师方面,工作室采取“思想熏陶、行动引领、分段达标”的方法,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对他们进行细心指导培训。为促进他们理论水平提升,工作室实施“读书签名制”,督促他们多读书、勤积累。为促进他们实践能力提高,工作室成员进行课例研究。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引导、培训,工作室所培养的教师都能够自觉践行教学主张,在专业化成长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二、发展工作室,培养优秀青年教师
培养青年教师是中原名师工作室应尽的职责,也是一种使命。根据省教育厅教师【2016】758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名师工作室的指导、支持、提升功能,将中原名师工作室打造成青年教师培养的基地,每个中原名师工作室都将承担省级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的培养任务,如何来承担这一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选拔培育对象:在选拔培养对象时,应遵循“自愿原则”,实施“双向选择模式”,把有强烈成长愿望的教师确定为培养对象。根据省文件中的选拨条件,各地初步遴选培养对象,然后由中原名师工作室按照培育名额和选拔条件遴选培育对象后,将名单上报省教育厅审核、确定最终参加培育名单。
(二)制定培养目标:工作室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努力将培育对象打造成师德高尚、业务技能精湛的五能教师”。不断地锤炼教学技能,凝练教育智慧,形成教育思想,实现从“教书匠”到卓越教师的转变。不仅引领专业能力,更要引领精神层面,使他们不仅有能力、有风格,更要有思想、有情怀、有境界,实现在专业上超越自我,在修养上超越自身。
(三)确立培养内容:工作室将以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紧紧围绕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程资源开发等能力,进行培育。围绕 “五能”发展目标,具体培养培育对象以下五种专业能力:“教的能力”、 “学的能力”、“研的能力”、“写的能力”、 “讲的能力”。
(四)选择培养模式:对青年教师的培育采取名师引领、任务驱动、跟岗研修的模式,热情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使其专业快速发展,促其尽快成为省级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
(五)实施培养途径:规划+行动、目标+实干,才能不断提升素质,最终成就卓越。为使培育对象快速成长,我们工作室将采取如下的方法途径:
1、坚持学习,固本厚基。深厚的理论素养、完备的教育思想体系是名师的标志之一,而学习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首要手段。一是明确学习内容。引导培育对象坚持读书学习,记笔记,做摘录,写感悟。让“欲要教好书,先做读书人”理念根植于每位培养对象心中。要坚持向培养对象推荐书籍,落实好读书的效果,通过写读书报告、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及口头测试等形式落实读书效果。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读书汇报交流活动,每学年要向工作室博客上传两篇读书计划和两篇不少于三千字的读书报告。二是丰富学习途径。探索丰富的学习途径,实施“互
联网+名师”的策略。利用名师工作室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进行培训、互动、答疑解难。三是加强沟通交流。工作室成员多与名师联系沟通,汲取经验,碰撞思维,共生智慧。同时,主持人带领培育对象与其它名师工作室开展区域研讨交流活动,并结为成长共同体,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2、坚持写作,提升水平。如果说阅读使人美丽,那么写作让人睿智。因为写作的过程,也是理清思路、发现问题、明确方向的过程。引导青年教师树立“多思勤记”的写作观,及时反思、提炼、总结,形成文字,要求每位培育对象写出高质量、有创新价值的文章。大量的写作可以提升写的水平,升华思的深度。
3、坚持研究,形成思想。教育科研是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把思考和实践融合在一起的有效载体。工作室要引导培养对象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善思考”、“多提炼”、“勤总结”,围绕研究课题、教学主张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整理成果。重点研究课堂。名师工作室要经常性地为培养对象搭建课堂教学水平展示、研究、提高的平台,以促其快速成长,每学期都要举行一至两次大型公开展示课活动,每次活动都要有侧重点。此外,还可以开展会课活动、同课异构活动、个人教学思想研讨会等活动,使培养对象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快速成长。
4、定期访谈,释疑正向。定期对培养对象进行访谈,是一条比较好的培养途径。中原名师和工作室聘请的导师对培养对象进行对话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针对个体,进行一对一的评价和诊断,使指导更有针对性。指导的过程也是即时性点评和指点的过程,可以解决培养对象的个性问题。
5、“影子工程”,提升能力。名师工作室将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影子工程”。每学期跟岗学习两周,让培育对象在观摩学习中,对照反思,实践体验。中原名师要毫不保留地向培育对象传授知识技能,进行思想、实践上引领。培育对象也要认真观察、研究中原名师的教学行为,以促进自己实践能力的提升。
(六)落实管理措施
为使中原名师工作室培养优秀教师的工作扎实、有序、有效,可采取如下的措施:
1、建立“三个机制”。中原名师工作室,可通过建立以下三个机制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1)规划机制。工作室要结合省级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的培养方案,制定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规划。与此同时,中原名师要指导培养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个人年度读书计划等,具体可操作的发展规划,为培养对象成长为河南省名师和骨干教师奠定基础。(2)管理机制。一是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中原名师要带领工作室成员和培养对象制定、完善、学习工作室重要的规章,为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具体实践落实制度。对培育对象实施“任务清单制”管理。实施这种管理办法,可以让每位成员清楚自己的目标任务,及时完成任务,提高管理效益。(3)导师机制。中原名师工作室聘请高校专家、教科研部门的专家等组成导师团队,承担咨询、指导、诊断、评价等服务,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实施“分段达标”举措。中原名师工作室引导培养对象做“五能教师”,可采用“分段达标”的方法。第一阶段,重在培养“能学习、能上课”的能力;第二阶段,重在培养“能研究,能写作”的能力;第三阶段,重点培养“能讲”的能力。为达成阶段目标,工作室将根据培育既定方案开展相应的活动,为培育对象的成长搭建平台,同时鼓励培养对象个性发展,为他们的创造提供舞台,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
3、建立培养对象成长档案。在培养的过程中,中原名师工作室要建立学员成长档案,记录学员的成长轨迹。档案内容:培育对象申报表、各种规划、计划、课题研究材料、教学设计、教育随笔、读书计划心得、各种奖励证书等等。
(七)评价考核方式
中原名师工作室对培育对象的培养力求规范、科学,在科学评价中注重成长过程。在评价种类上,工作室采用两种评价方式:期总结和年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按照《李付晓名师工作室培育对象考核评价制度》,采用量化积分办法,重视过程性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一看静态材料,二看活动表现,三看发展成效。在评价结果运用上,对于考核优秀的培养对象,在名师、骨干教师的选拨上优先考虑。此外,每学年末要召开总结会。这样的评价,督促培养对象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较好地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促使其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
“独行快,众行远,”抱团发展才能走得更远。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团队而卓越,因感恩而幸福,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我相信,在项目办领导关怀支持下,在浙师大导师的培育指导下,我们中原名师工作室定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为实现教育强省之梦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