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全面改薄”,做好摸底调查、筹措资金、制定规划等工作,根据全国改薄办《关于报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4年工作总结的通知》(全国改薄办函[2015]1号)要求,现将2014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
“全面改薄”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履职以来在教育领域实施的第一个重大民生工程。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重要抓手,抓住“全面改薄”这一重要机遇和新的动力,推动全省义务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做好“全面改薄”工作,徐济超副省长多次批示,并听取教育厅的汇报。9月10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从2015年起将其纳入“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用3-5年时间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基本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9月19日,省政府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就抓好“全面改薄”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徐济超副省长亲自到会并讲话,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同志就各自的工作进行了安排。11月,徐济超副省长又主持召开了有关部门参加的省长办公会,研究解决“全面改薄”工作有关问题,要求统筹资金使用,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工作机构,明确部门责任。各级教育、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把落实好“全面改薄”工作作为当前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各省辖市、县(市、区)在摸底调查、制定规划、筹措资金、信息采集录入等方面,结合当地实际,明确组织管理机构和责任人,整合各方面力量,有序组织推进。
(二)加强领导
我省为了更好地抓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省政府成立了河南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协调小组,省政府副秘书长景照辉任组长,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编办、扶贫等部门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省教育厅分管厅长任办公室主任。在教育厅内部成立了由主管厅领导任组长,人事、发规、财务、基教、师范、体卫艺等处室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全面改薄”和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项目实施办公室,由基教一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抽调6名同志专职工作。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和教育部门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或协调组织,明确负责科室和专职人员,把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到了县级。通过组织机构的组建和完善,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三)认真做好摸底排查
为做好“全面改薄”实施方案制定工作,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开展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教基一〔2014〕355号),并于5月15日召开了“全面改薄”摸底调查工作培训会,邀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对项目县教育局长、科长就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摸底排查和“全面改薄”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进行部署,对“全面改薄”工作提出要求,就如何开展摸底排查、怎样理解“全面改薄”的重要指标和方案制定进行授课。各地迅速成立由县级政府领导牵头,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机构,按照工作量大小,抽调得力人员,组成若干工作小组,分片包乡(镇),深入到每一所学校,对照标准,排查各个学校办学条件的现状和缺口情况,立帐建册,为“全面改薄”工作的实施打下基础。
(四)科学制订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确保“全面改薄”目标如期实现,我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有关县(市)经过认真分析测算,提出了2014-2018年“全面改薄”工作任务和经费需求,省教育厅会同发改委、财政厅组织人员,对各县呈报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审查,并逐县(市)反馈了审查意见,各县按照要求进行了修订,形成省辖市、县级“全面改薄”实施方案。为了使各地更好掌握标准,制定的规划符合实际,在国家“全面改薄”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20条的基础上,我省结合实际,制定了“全面改薄”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20条细化标准。按照全国改薄办关于编制2014-2018年“全面改薄”五年项目规划的要求,12月16日,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联合召开了制定“全面改薄”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进一步强调了“全面改薄”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各地在逐县逐校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学校范围,确定实施项目,编制一个可操作、可落实、可检查的“收口”项目规划。12月19日,省教育厅召开了“全面改薄”项目管理软件培训会。各县(市)按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要求,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遵循“节俭、安全、实用、够用”和“补短板,兜网底”、“一校一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当地义务教育学校现状和标准,逐校核实办学条件缺口,制定项目规划,并由省辖市进行审核上报,省教育厅审核汇总后,形成全省“全面改薄”2014-2018年项目收口规划。2014-2018年,全省“全面改薄”项目规划覆盖110个县(市),项目学校23085个,其中设备购置类学校19539所。校舍规划建设面积1448.6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863.03万平方米,生活用房522.89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62.74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面积1225.51万平方米;围墙102.28万米;护坎(坡)11.42万立方米。购置学生用床116.94万张,食堂设备(含炊具、餐具和餐桌椅)32.66万台、件,饮水设施4.01万台,图书3948.61万册,数字教育资源144.48GB,课桌凳264.12万套,计算机28.98万台,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12.2万台(件),实验实习等设备560.36万台(件),音体美等器材165.34万台(件),其他配套设备设施36.44万台(件)。
(五)积极筹措资金
“全面改薄”资金由中央、省、市、县共同分担,中央和省级资金按照“总量控制、突出重点、动态调整、包干使用”的原则,对项目县进行奖补。2014年中央下达我省“全面改薄”资金26.9亿,我省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筹措省级配套资金6.4亿元。中央和省级资金按因素法进行分配,省里依据上年度项目县基础数据(事业规模、财力状况等)、市县投入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项目管理与工作努力程度等因素下达资金。同时,根据辖区内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等因素,统筹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初中改造工程以及其他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建设等相关资金。2014-2018年,全省“全面改薄”项目规划投资268.03亿元,其中,中央专款160.06亿元(中央薄改计划专项资金135.24亿元、统筹的其他中央专项资金24.82亿元),地方财政资金106.35亿元(省级42.34亿元、地市级1.38亿元、县级62.62亿元),其他资金1.62万元。计划用于校舍建设投资213.51亿元,购置图书、课桌凳、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等投资54.52亿元。
(六)加强项目管理
一是明确管理责任。“全面改薄”由省里对市、县实行项目管理,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各项目县(市、区)负责项目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具体承担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工程质量、资产管理、校舍信息采集录入等工作和责任。县(市)负责项目学校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网站向社会公示项目学校。参与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与工程监理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员依法承担相应责任。项目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对于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专项资金、违规乱收费或减少本地政府投入以及疏于管理影响目标实现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二是加强督促检查。省里明确规定,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要定期对各地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抽查,向省辖市政府和公众通报工程进展情况。每年要对各县(市)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投入大、进度快、质量好、如期实现工作目标的县(市),给予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项目规划的,扣减下一年度补助经费并通报全省。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将“底线要求”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加强检查。
三是各地采取积极措施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如,新郑市在建设项目管理上,实行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工程管理、统一监理、统一竣工验收、统一资金管理,将工程统一由市里管理。开封市各项目县均要求设立“全面改薄”工程专户,集中县级管理,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按照进度拨付项目资金。永城市有关局委对“全面改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窗口式”办结,在项目审批、报建等方面简化了审批手续和办理程序,建设、地震等部门免除了行政性收费。
二、市县案例
(一)新郑市有关项目建设监督管理情况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省会郑州市所辖县级市。截止2013年,新郑市共有公办小学105所,教学点37个,在校小学生共计52155人;共有公办初中24所,在校初中生共计19178人。该市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是省政府首批表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为保证全面改薄项目的顺利进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程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1.认真落实项目工程招投标。为确保项目做到“科学规划、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管理规范、确保质量”的要求,该市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对工程设计、地质勘探、工程施工和工程监理进行了公开投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郑州市建设委员会、新郑市建设管理局关于施工招投标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首先发布招标公告,再由单位报名登记,投标单位资质均经过建设管理局或新郑市政府采购办审验,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要求,最后在市纪检会、检察院、审计局、政府采购办等部门监督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确定中标候选人,并按要求进行公示。
2.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四项制度。为规范中小学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提高学校建设管理水平和校舍管理水平,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指导中小学基本建设和校舍管理工作。他们在工作中建立了四项制度。一是开工前培训制度。项目开工前,项目学校、项目承建单位、监理单位派专人参加市教体局基建科组织的业务培训,熟悉工程内容、验收标准及验收办法,切实掌握工程验收的有关知识,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目前,该市严格做到开工一次培训一次,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扎实推进。二是定期督查制度。施工过程中,会同监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共同对项目工程的原材料、施工工艺、施工程序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当场向施工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由驻地监理监督实施。每月月底项目监理人员还要将本月监理月报报教体局存档备案。另外,教体局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先后三次对全市所有在建工程从现场管理、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和工程档案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建立了工作台帐,检查结果作为年度项目学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优秀工程项目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三是工程建设周报制度。各项目学校安排一名领导专门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并规定每周五下午项目学校要将工程建设实施情况报市教体局。市教体局汇总后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项目建设情况,并尽快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四是落实目标责任制。为确保工程质量,该市建立了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分别与施工单位、监理公司、项目学校以及项目所在地的乡镇中心校签订了工程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建设过程中,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施工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同时也要求项目学校指定专人协同监理、监督部门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做到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目标到位、责任到人。
3.落实项目管理“六统一”。在项目管理上,该市实行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工程管理、统一监理、统一竣工验收、统一资金管理,将工程管理权上收到市,由教体局和相关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并始终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4.严把施工过程“五关”。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把工程设计关、招标关、施工关、材料关和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一是设计关。做好项目论证,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搞好招标前和施工前两次图纸会审,确保工程项目设计做到“在保证经济、适用前提下,使建筑设计更美观”。二是招标关。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做好报建申请工作,并依照国家、省市工程招标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对建设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并确保开标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三是施工关。要求施工单位各工种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施工,并要求项目部依照国家验收标准,对各检验批、隐蔽工程,特别是重点部分进行细致验收,保证质量,同时要加强管理、确保安全。四是材料关。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学校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关,监理单位要协同项目学校对每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做到“一查(查出厂合格证)、二看(看材料外观)、三验(验实验室出具的材料报告)、四签(监理单位、项目学校代表要对所验材料结果在工作日志上签字做记录)”。五是验收关。要求施工单位认真落实“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报检),基建科及项目学校要及时组织勘察、设计、监理、监督等部门对项目的重点部位,特别是隐蔽工程进行综合验收,合理评定,对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整改,经复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二)灵宝市“全面改薄”工作情况
灵宝市地处豫陕晋交界,是三门峡市所辖县级市。2013年,全市共有义务教育学校175所,在校学生66258人。2014年“全面改薄”工作启动以来,该市认真组织摸底排查,编制完成了“全面改薄”五年规划,取得了一定的工程成效。
1.领导重视,建立工作机制。灵宝市成立由市政府主管教育副市长为组长,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和城市建设、编办、监察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五年规划的编制和项目计划执行,项目资金落实和管理,地方资金筹措和各个项目完成的评估验收以及“全面改薄”五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灵宝市政府把“全面改薄”五年规划及实施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重要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对“全面改薄”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凡是在“全面改薄”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职能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全面改薄”工作中不能履行部门职责,未能按期完成五年规划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制。教体局也相应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和项目实施办公室。
2.印发指导文件,制定改薄标准。结合灵宝市实际,该市先后印发了3个指导文件,明确了灵宝市“全面改薄”的原则、范围、目标、内容、规划编制有关要求等内容。在充分听取市教育部门负责人、基层学校校长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灵宝市“全面改薄”基本办学标准和经费测算依据》,共包括校舍建设、教学设施设备、后勤设施设备、安保设备、信息化等11大类42小项,作为本次“全面改薄”摸底排查的基本依据和编制规划的参考依据。
3.全面开展摸底,精心编制规划。组织各乡镇、各学校以校为单位,全面清查了教学用房、学生生活用房、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情况,基本摸清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现状;对照省厅文件精神,按照紧扣办学底线标准“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析确定了每所学校办学条件缺口,按时按要求制订了专门的改薄方案,并编制了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4.强化监督。灵宝市“全面改薄”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建设工程公开透明,建立了公示制度,实行全过程社会监督,其技术标准、实施方案、工程进展和实施结果等向社会公布,所有项目公开招投标,建设和验收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安全监管等部门的作用,建立严格、透明、高效的监管机制,确保了灵宝市“全面改薄”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顺利实施如期完工。
5.取得成效。根据“全面改薄”年度规划,2014年完成校舍建设项目13个,规划面积14965平方米。其中新建项目7个,建筑面积7677平方米;重建项目6个,建筑面积7288平方米。在市北区投入3500万元新建的灵宝市第四小学主体工程也已经完成,2015年秋季将投入使用。教体局教学设备站、电教馆摸清全市学校图书、仪器、黑板、电脑等教学设备底子,科学制定设备采购类规划,科学制定出年度设备采购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问题和建议
1.加强区域交流,适时召开交流会、协作会,开展省域间的观摩、交流和经验推广。
2.尽快印发有关管理制度、考核标准。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省、市、县三级教育、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全面改薄”的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2.完善规章制度。印发资金、项目管理、监督考评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项目建设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确保组织实施工作有章可依、有序推进。
3.严格项目管理。明确工作要求,强化过程管理,建立项目实施月报、通报和绩效考评制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对工作不力、进度慢的地方及时进行通报。加强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4.加强检查督导。加大对县级规划执行、项目进度、质量保证、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检查督导力度,保障“全面改薄”任务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