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科
高职高专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奖项 > 第一专题(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

发布日期: 2017-02-23 11:04: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打印该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

郑州大学 杨静娴 王国领 程明欣 王小莹 姚德奎

 本成果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学习与研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和大学生自觉和自主的参与行动,有助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真正走进学生的耳、脑、心。本成果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单向灌输,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成果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报刊和光明网等网络媒体上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国内很多高校的关注和学习。

 一、本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怎样改变本课程被一些大学生视为“睡觉课”、“自习课”的尴尬境地。

 第二,怎样通过本课程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如何唤醒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二、问题解决方案

 第一,指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在新学期开始的前两周,教师向学生介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流程,并指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学生自由结合,成立8-12人的学习小组。

 第二,甄选课题。任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大纲,结合社会热点、难点和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事情,提炼课题,供学生选择。同时,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进行研究。教改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关注度较高的课题包括:

 1、怎样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应第一章第二节);

 2、武力解放台湾VS和平统一台湾(对应第九章第二节);

 3、怎样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应第八章第五节);

 4、中国梦,我的梦(对应教材第六章第三节);

 5、如何反腐倡廉(对应第十二章第三节);

 6、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对应第八章第四节);

 7、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对应第十章第一节);

 8、怎样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对应第八章第三节);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当代青年的使命(对应第五章第二节); 

 10、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对应第七章第一节); 等。

 第三,调查研究。确定最感兴趣的选题以后,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开展团结协作,利用实践课时收集资料、进行调研、分析论证、思考设计课题展示的形式和手段(每个小组制作一份展示用的PPT或视频材料,鼓励学生在展示时融入才艺表演等特色元素),准备应对课堂展示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来,任课教师提前告知每个小组将会被随机抽取1名同学作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

 第四,课堂展示,互动、评分。在学期末最后两周的课堂展示中,每个学习小组被随机抽取1名同学,在互动交流的气氛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示该小组根据调查研究总结出的课题成果,其他组员协助回答任课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作出点评,并根据公开、公平的原则和全班随机选举的3位评委(每节课重新选举评委,并采用回避原则,避免评委为本小组打分的情况出现)一起为各小组打分。课堂展示满分10分,评分依据如表1所示。评价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针对学习小组的整体评分,其中教师评分占70%,学生评委评分占30%;另一个是针对个人的评分,其成绩按贡献率计算。


图-2

 

图-3

 第五,综合考评。由于课堂展示时为了避免滥竽充数采用了从各小组随机抽取1名同学进行展示的形式,可能会抽到小组里面表现最差的学生从而影响了整个小组的成绩,有失公平。为弥补课堂展示打分的缺陷,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本小组的课题研究情况以及自己在研究中所做的具体工作写一份作业交给老师。作业满分为10分,和课堂展示的分数(满分10分)及平时考勤成绩(满分10分,缺一次课扣2分)一起计入本课程的最终成绩,而最终的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卷面分数70分,与上述分数相加后满分为100分),从分数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注重对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

 三、创新点

 第一,提出了符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特色和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流程。

 第二,探索了实现由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有效途径,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

 第三,解决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造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难以被学生心理认同、更难在行为上外显的问题,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充分利用他们从探索学习成功中获得的昂扬的激情,来增加其对本课程的认同感,从而提升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效果

 第一,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自觉能动作用,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成为大学生关注并喜爱的课程。

 学生们为了完成课题投入了很多精力去查阅资料、做调研、制作PPT或视频、练习节目、撰写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丰,也从中得到了很多乐趣,留下了宝贵的回忆,因此更加关注并喜爱本课程。例如,本成果的主持人杨静娴在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的网上教评成绩达到了99.43分,评教次数为1178次。

 第二,增强了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例如,学生们在上交的作业中纷纷表明立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3级本科生侯晶晶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马克思主义将会一直以新鲜的感觉充沛,不断发展,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更加繁荣”;数学与统计学院2012级本科生闫凯表示,“我相信,中国的经济正行驶在一条光明大道上,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经济定能更上一层楼”;等。

 第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深了师生友谊。

 本成果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连续获评郑州大学网上教评优秀教师,并获得“河南省教学标兵”、“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等称号。本项目提高了学生的收集材料、调查研究、语言表达、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他们更愿意和老师交朋友,更愿意和老师讲真心话,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便于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教学。

 五、推广应用价值

 第一,本成果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现了由“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研究的教学相长”转变,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值得向其他高校推介。

 第二,本成果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亲身参与和研究探索的体验,可以解决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造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难以被大学生心理认同、更难在行为上外显的问题,能够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第三,本成果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向兄弟院校推广、辐射,受益面广。本项目设计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且在郑州大学和其他兄弟高校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践中经过检验是可行的、易于操作的、有效的,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公修课教学提供示范,为省内外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启示,并为上级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六、成果支撑

 第一,本成果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郑州大学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第二,本成果相关的教研论文《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重塑的特点和路径》发表在《郑州大学学报》(CSSCI)2015年第1期、《交往行为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有效性》发表在《郑州大学学报》(CSSCI)2015年第1期。还有一些相关的教研论文收录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项目组成员王国领为本书的副主编)一书中。

 第三,本成果负责人杨静娴参与了我校吴宏亮教授主编的教辅读物《快乐学<概论>》(教育部专项经费支持)的编写。杨静娴教研论文《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重塑的特点和路径》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本成果还推动了杨静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完成。

 第四,本成果负责人杨静娴2014年12月获得郑州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竞赛一等奖,2015年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并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称号和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本成果第三完成人程明欣,2014年11月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