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科
高职高专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职高专奖项 > 第六专题(综合研究、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 2017-02-23 14:50:43

【字体: 】 【关闭窗口】 【打印该页】
  

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项目研究依照总体设计目标要求,归纳并完善了职业院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的能力要素构成及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基本措施、保障机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各项奖惩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促进机制等。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的关键措施包括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突破,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支撑、以信息化教学组织设计与信息化教学实践为承载,以各级服务指导与保障监督机制建设为保障,通过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黄河水院在校级层面上提出并实施了校内资源库建设和教学网络空间应用并举,将优质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管理层面提出并实施了通过建立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评价机制、激励奖惩与管理机制,使信息化教学改革步入科学化、标准化、常态化轨道,促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渐进积累与持续提升的监管机制;教师层面提出并实施了以微课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将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的工作规范,为职业院校翻转课堂教学、学生泛在、个性化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归纳如下:

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整体设计问题;

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管理设计问题;

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技术设计问题;

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环境建设问题。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建设过程,必须紧密切合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实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渐进积累与持续提升。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项目研究采取了典型的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方法。以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为驱动,设立具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并从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出发,梳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不同层面在任务实现过程中的职能定位,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措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一系列的项目任务驱动措施,带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学校层面依照《规划》提出的“以优质教学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的原则,制订了“以国家资源库建设为引领,校内资源库建设为基础,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校内教学空间建设为契合点,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的信息化教学任务驱动战略。

管理层面依照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任务驱动战略设计理念,进行管理设计。从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入手,开展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模式等信息化教学制度设计与实践;从工作绩效评价入手,开展教师工作质量标准、激励机制、考核机制设计与实践。

教师层面以微课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为抓手,建设优质课程资源,提升信息化教学迁移、融合、交流、评价与协作能力;以教学空间建设为切合点,将优质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信息化技术与职业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机构保障方面成立了由主管校长负责,教务处、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教学院(系、部)联合组成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办公室,对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进行规划和建设,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实施空间。

三、成果主要内容

项目研究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为案例,广泛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与实践成果,并遵照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改革目标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设计、实践调研、应用推广和总结提炼,重点成果概括如下:

①建立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分层保障与监督管理机制;

②实施并完善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项目任务驱动机制;

③建立并完善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绩效评价与奖惩机制;

④形成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互促机制。

四、成果创新点

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整体设计创新。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作为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关键要素,进行系统设计。提出了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主体职能分层设计思想,建立并完善了各级主体围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工作任务驱动机制,并进行严格的项目化实施与监督。

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教学实施创新。以教学空间建设为切合点,以微课制作与信息化教学设计为抓手开展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实践,解决了多年来资源建设与应用相分离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困惑,打通了优质教学资源与课堂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制度建设创新。围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目标任务,学校建立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与形成机制、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校内奖惩机制、信息化教学应用与管理能力促成机制、信息化教学设计年度竞赛机制和优质资源建设的多级推进机制。

五、成果的影响与推广情况

该项成果结项以来,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开始由重点推进向全面实施转变。2014年以来,学校全面启动了以校内资源库建设和教学空间应用为带动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和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引领教师在数字化课程构建、立体化教材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建设、应用与交流互动实践。各项任务指向明确、标准清晰,推进有力、绩效显著。

①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2014年我校牵头申报的水工专业国家资源库项目获得教育部、财政部立项审批,2015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验收。2016年该项目又获得教育部列入首批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升级改造项目,并从2017年开始实施。

②校内资源库建设方面。通过参与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初步形成了我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技术带动团队,为全面推进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校内资源库建设,按照“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逻辑建构,从2014年起,先后启动了30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并制定了分期实施,以奖代补的工作机制。为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了严格的资源库建设月度通报、中期检查、结项验收、建设更新、教学应用等多项监管制度。目前,校内资源库在线建设课程70门,在线应用课程120门。

③教学空间建设方面。通过几年的应用实践,广大教师对教学空间建设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的体会,并涌现出了一批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教学专家,为我校信息化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2014年以来,在河南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我校教师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在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评审中,我校教师获一等奖14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3项。2016年我校闫国新、陈艳艳、郭娜分获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三等奖2项、信息化课堂教学赛项三等奖1项。

⑤校外应用推广情况。鉴于项目应用推广在我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2014年以来先后有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白银矿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水利电力学校等多所省内外高等职业院校到校进行观摩考察,学校也多次就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信息化教学改革等主题,在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全国职业教育学会等机构组织的全国性职业教育研讨会上做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