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春来早 建设正当时
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是一所集职业教育、电大教育、远程教育、师资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术资格培训于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568人,教职工223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河南省职教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校企合作先进单、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校园文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设施设备齐全。学校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建有计算机、机电一体化、汽车驾驶与维修、电子商务、高铁服务、美容美体、家政服务等15个专业,实训设备总值达2456万元。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铸就质量品牌,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河南有位、信阳领先的中等职业学校。
一、优化布局结构,助力职教攻坚
(一)改扩建职业学校。近年来,河南省与教育部实施省部共建计划,特别是河南省实施职教攻坚,罗山县委、县政府以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民生的思想,立足县情实际,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投入,优化布局调整,全力实施职教攻坚计划。2008年,罗山县委政府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标准配套”的定位,在全县财政收入不到2个亿的情况下,节衣缩食,举全县之力,投资2.5亿元,无偿划拔土地300亩,实施学校迁建工作。建设了教学楼、办公楼、培训中心、普通实训楼、重型实训楼、学生公寓楼、餐厅和完善了相关配套实施。目前,学校教学区、办公区、实训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学校已建设成为环境景区化、建筑特色化、景观生态化、功能多样化、管理信息化的现代化校园。
(二)整合资源。一是整合职教资源。在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中,县委政府对全县职业学校布局进行了大力调整,将原来的县第一职业高中、县教师进修学校等合并到县中等职业学校,组建罗山县职业教育中心。二是整合培训资源。2013年为解决部门办学“小而多”的问题,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罗山县政府对全县职业教育培训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安排县扶贫、农业、人社、民政、财政、教育等6个部门的培训项目进驻职业教育中心,集中进行培训,全面盘活了职业教育资源。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经济建设
(一)“三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主要围绕着“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谁来培养、怎样培养”的思路来规划设计学校总体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三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论教学阶段,基础理论教学与职业素养提高相结合。第二阶段是实践教学阶段,实践教学与专业技能提高相结合。第三阶段是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与对口就业相结合。“三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了“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教学方式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保证了学生该就业的全部就业,该升学的全部升学。
(二)开设中德班,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引入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标准化模式教学。自2012年来,学校先后选派16人赴德国参加学习先进职教理念,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加强中德班实训基地建设。我校自开办标准化中德班以来,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引入中德班模式带动其他专业改革发展,让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能够与本土教学模式相结合。如学校的汽修专业技能班以现有的中德班模式为蓝本,结合本校和周边就业实际开展中德标准化模式教学。目前,此项目在学校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首届中德班机电一体化学生全部顺利进入中德合资企业江苏太仓舍弗勒就业。2013年11月6日,罗山县在河南省中德合作职业教育项目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全面展示了“中德班”教学模式改革所取得的成果。2015—2017年,在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上,我校标准化中德班学生有30余名选手分获一、二、三等奖。
(三)开设冠名班,培养企业需求人才。学校与企业在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评价模式等方面深度合作,依据企业人才需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目前,学校与罗山产业集聚区的大忠电子、永鑫机电、新时代陶瓷灯企业密切合作,每年为产业集聚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350余人,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学校分别与郑州风铃集团、美课锐捷、信阳高铁服务公司、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罗山县新宝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开设了冠名班。冠名班学生依据企业需求量体裁衣,量身定制,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堂与车间对接,实习与就业对接,优化育人效果,拓宽了学生就业出口,提高了就业质量。
三、优化培训效果,助力脱贫攻坚
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生力军,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县委县政府及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平台优势,以提高贫困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把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学校围绕经济发展办专业,围绕就业创业强技能,围绕脱贫攻坚抓培训,结合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实施保障
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政府出台了《罗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罗山县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实施方案的通知》(罗政办〔2016〕73号、罗政办〔2017〕58号),县教育体育局印发了《罗山县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下乡入村工作方案》(罗教体文〔2016〕230号),学校制定了《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的实施方案》。
这3个方案明确了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各自的责任与分工。从“组织、师资、课程、资金”四个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实施保障,进而确立了我县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以县级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行政村与成人教育学校或中心小学组织学员,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培训的工作思路。
(二)落实三个要求,确保培训实施
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着力“精准”、依托“技能”、实现“脱贫”,三者紧密联系,形成一体。为此,我校在开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精准、实用、带动”的要求实施。
“精准”一是要求培训对象必须是贫困建档立卡户的劳动力,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二是要求培训档案管理要精准,参训人员档案必须“本人、身份证、明白卡”三统一,档案管理专人负责。“实用”即要求技能培训的内容符合参训学员的需求,符合我县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通过调研,我县技能培训内容确定以种植、养殖、家政服务、汽车修理、电子商务为主,并结合不同贫困村的具体情况,讲授针对性强、实用性高、学员易接受、可操作的技能知识。“带动”即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帮助贫困户改变思想观念,树立脱贫志向,指明脱贫道路,掌握脱贫技能的目的;带动他们以技能增加劳动收入,以技能增加就业机会,进而早日实现脱贫。
(三)开拓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
学校为确保培训质量、巩固培训效果、扩大培训范围、规模及影响力,并结合大多数贫困户要留守在家照看老人、孩子客观情况,创新培训工作思路,开创了“一周一村,送教下乡”的培训模式。与此同时,组建了培训学员微信交流群,传递培训知识、推荐就业信息,利用电话回访来了解学员生产或生活过程遇到的困难、统计培训满意度调查表等方式,及时掌握学员对培训的建议或意见,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教育对学员脱贫的作用。截止目前,学校已经“送教下乡”在13个贫困村开办了培训班,累计培训“建档立卡”人员1116余人次。
学校作为开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工作主体,积极与扶贫办、人社局、农业局、畜牧局等多部门进行密切合作,联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重点突出对贫困建档立卡户中的劳动力培育。通过多类型、多内容的培训,如:生产经营型培训: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专业技能型培训:包括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农业劳动力;社会服务型培训:包括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育出各专业新型职业农民,进而带动贫困户走上依托职业技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
(四)抓好培训落实、做好培训宣传
按照培训工作方案,学校于2016年10月20日至11月7日举办了第一期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培训了“建档立卡”户中贫困人员78人,在校“建档立卡”学生35人,合计113人。2017年8月2日至8月20日举办了第二期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101人。这两次集中培训呈现三大亮点:一是学员都是来自“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二是培训师资均来自县农业局、畜牧局、水产局、县人民医院的专家,培训接地气;三是在全县建立了五个实训基地(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大棚蔬菜基地、子路良种基地、养鱼基地、东铺花卉基地、职专汽修基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学校利用培训资源,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各乡镇的推荐,同时培训了“乡村致富带头人”34名。学校除了集中办技能培训班外,又通过“一周一村,送教下乡”的培训模式,累计下乡培训建档立卡劳动力学员600余人次,利用职业教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累计1000余人次。2017年学校计划对全县27个脱贫村中适龄建档立卡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4000余人次。
为了让我县更多的贫困户了解到职业教育对脱贫致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中来。培训期间,市、县教育电视台、“信阳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我县开展的培训情况进行了多次报道;“今日头条”、“罗山在线”等网络媒体也多次对培训情况进行报道。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经过培训,能够涌现出如我县东铺乡学员张志勇(培训学习后,从事花卉苗圃栽培,其典型事例已经在2017年3月8日的信阳日报刊登。)这样的脱贫带头人越来越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2月23日省委书记谢伏瞻到我校视察指导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深入学校实训课堂,了解扶贫培训工作,对我县开展精准技能培训的作法给予充分肯定,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立足于中职教育前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服务经济建,助推脱贫攻坚,为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