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征求意见

一、发展基础和总体思路

2012-03-02 16:49:41
字号:T|T

(一)发展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重要历史时期。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立足省情,抢抓机遇,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十一五”时期也是我省教育事业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出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全省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末,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达到2768.58万人,较“十五”末净增215.5万人,增长7.78%。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7年,提高0.3年。基础教育蓬勃发展。完成了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得到确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4%、99.62%,分别提高0.29和1.41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学前三年入学率由45%提高到52.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9.1%,提高40.78个百分点。职业教育不断壮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89.31万人,较“十五”末增长51.5%。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职教改革实验区建设初见成效。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规模逐步扩大,质量明显提升,结构更加合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较快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到107所,较“十五”末增加24所;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32.35万人,增加86.8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7%,增加6.64个百分点。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发展到8466所,较“十五”末增加4169所,增长97.02%;在校生总数318.43万人,增加177.88万人,增长126.55%。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连年实现“双高”目标。中外合作办学进展顺利,教育国际交流不断扩大。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育惠民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教育公平得以较好体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教育系统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育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确立,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和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加强。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教育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不断加强,语言文字、技术装备、电化教育、教育宣传和妇女、老干部工作扎实推进,校园安全工作和维护稳定工作切实加强。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面对国内外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我省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教育发展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教育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三是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各级各类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教育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教育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工作大局,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强化服务,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学习型社会初步形成,人力资源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创新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各类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大量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农村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0%左右。城镇和发达地区农村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50%以上。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36.5%。普通高等教育录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得到保障。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办好每一所学校,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受教育者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得到特别关注,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以开放多元、高标准、高质量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市、社区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遍布城乡。广大劳动者接受继续教育人数大幅提升。城镇劳动力就业再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员,都能及时得到实际、实用、实效的教育和培训。

专栏1  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主要目标

 

2010

2012

2015

学前教育:

幼儿在园人数(万人)

196.7

292

319

学前一年毛入园率(%)

78.3

83

92

学前二年毛入园率(%)

64.7

69

79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52.8

58

67

九年义务教育:

在校生(万人)

1540

1500

1550

巩固率(%)

89.5

92

94

高中阶段教育:

在校生(万人)

381.5

384

395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

189.3

190

210

毛入学率(%)

89.1

90

90

高等教育:

在学总规模(万人)

232.4

272

300

在校生(万人)

148.6

165

185

其中:研究生(万人)

2.9

3.2

3.6

毛入学率(%)

23.7

27

36.5

继续教育: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

1300

1700

2300

 

(四)发展思路
坚持优先发展。切实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各级政府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形成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和制度规范。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统筹教育资源配置,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各级教育有效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尊重教育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改革创新。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不断增强教育活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
促进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结合省情,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积极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努力实现学前教育求普及、义务教育促均衡、职业教育抓提升、高等教育上水平、特殊教育有保障、继续教育成体系。加大对边远、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提升服务能力。主动融入建设中原经济区大局,切实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提升教育服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

Copyright © 2012 Haedu.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教育网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