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德标兵 > 正文

淮河岸边赤子情——记河南省师德标兵邹文柯

2010-09-19 16:33:30树人网$(author)
字号:T|T


  在淮滨高中分校,我们见到了邹文柯老师,苍白的两鬓不掩儒雅之风,谈吐之间尽显对教育事业的眷恋。他告诉记者, 1973年,他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至今已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了37个春秋。教了小学教中学,教完数学教语文。悠悠淮河水,见证了他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

  1973年,邹文柯高中毕业后,深感家乡教育事业的落后,觉得当教师很有价值,便毅然选择了当老师。

  谈及当时的情况,邹老师充满自豪。他告诉记者,由于文革时没学到什么数学知识,他自己也不懂所教内容。想到学生的需要,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时我一边学一边教,像学生一样抄题做题,尔后送到20里外的母校---张庄高中,请老师批阅。回来后,自己再传授给学生,每天往返,常常困乏得伏案睡着。”

  这样的自学生活坚持了好几年。邹老师的妻子还记起那时的情形,听说县高中有位老师数学教得好,邹老师无论冰天雪地的隆冬,还是赤日炎炎的盛夏,每到星期日、节假日,他都起早贪黑,步行往返六七十里,前去向那位老教师请教。有年夏天,他的脚长了鸡眼,走起路来很痛苦,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徒步前去求教,那时,县高中的老师没有不认识这个求知欲特强的小学徒。每当想起这段经历,邹老师常乐呵呵地拿自己所受的苦和红军长征所受的苦相比较,并自誉曰:发扬红军老传统。

  命运在1978年转了一个弯。当他把所教的数学内容基本弄通,形成了知识体系的时候,学校由于紧缺语文教师,领导看到邹老师自学能力较强,让他改教高中语文。

  “说实话,我的语文知识积累不够,当时很为难,但觉得既然是学校工作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选择,再攀一山又如何!”就这样,邹老师又改教高中语文了。

  “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得一桶水,老师的水平高低,决定着学生的命运。”邹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四处借书借资料,疯狂地自学起来,目标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当时同在王店中学的的张老师告诉记者:“那时学校有一个好的学习传统,邹老师每天夜里2点左右休息,早晨5点左右起床,中午也不休息,全心扑到教学上。”每天只休息二三个小时是邹老师当时的真实写照。

  “学习模范杨水才,小车不倒只管推!”在那个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年代,每天子夜时分,室外面漆黑一片,可邹老师心中却阳光灿烂,遨游在语文海洋中,他逐步形成对教学独特的感悟。

  为了更快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邹老师到师专进修两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淮滨高中任教。当时邹老师爱人仍住在离县城30多里的农村,孩子很小,学校与家乡之间又不通车,他往返两地很不方便,可他仍然服从工作需要,在淮滨高中开始了新的追求。

  从1987年起,邹老师一直教毕业班语文,就这样一教就是22年。

  “家里的庄稼收多收少,收与不收,那是一季子;因为自己教的差,那可影响学生一辈子。”接到新的工作任务,邹老师时刻提醒自己。为抢得更多的时间,他自己不开小灶了,干脆吃学校食堂,中午也不休息。无论大考小考,他都在每个学生的“学习档案”上,按知识点和能力点,逐点做好记录,并认真分析原因,寻找补救措施。由于熬夜多,加上在食堂吃粗糙饭菜,高考一结束,他就患了急性肝炎,瘦得像一架骷髅。

  有付出就有收获,谈及那段经历,邹老师仍然充满自豪。当时邹老师接的一个班是全校没人愿接的差班,学生基础差,自律性不好。由于邹老师方法对头,极大地提高了授课和辅导的针对性,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很快。当年高考,全县5个语文100分以上的学生,他班就占3名,且最高分在他班。无论高分率,还是平均分,他班都是全县第一。邹老师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赞誉。

  熟悉邹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教学有三个法宝:放大(自尊)、矫正和打造。几十年来,邹老师始终把育人放在工作的首位,以爱心来塑造学生的灵魂。

  说到放大学生的自尊,邹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有名学生有一次偷了同学很多钱,他明确对象后,认为那个学生学习、劳动都很积极,是有自尊心的。于是他既不找那个学生谈,也不在班里作分析、推断;不说“偷”,只说“借”,只说因为急需,又找不到该同学,才拿走借用的。那名学生在邹老师的暗示下,很快把钱还上了。这样既交回了钱,又保住了那名学生的尊严。

  “教师是灵魂工程师,矫正学生扭曲的灵魂是教师的天职。”针对当前一些学生认知上的偏差,邹老师把矫正学生的思想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受社会影响,经常有学生埋怨父母无权势或准备做“啃老族”。针对这一情况,邹老师请一名家境较好,但又不依靠家庭,全凭自立读完大学的学生现身说法,使学生们很受感动,很受启发。

  近几年,邹文柯的头发也快白完了,牙齿也脱落了几颗。但他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要做个老来红,人越老,心越红,愿尽微薄之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一生的赤诚!”这就是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铮铮誓言。

 

[责任编辑:$(author)]

版权所有 河南省教育厅 制作单位:河南省教育网 策划:柴静
Copyright © 2010 www.h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